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胡喜贵
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关于粮食生产的目标是“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河南依然扛起了全国粮食产量1/10的重任。增长那么多,我们靠什么?专家指出,靠的是我省农业界以科技创新凝聚的新质生产力,靠的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潜心研究小麦育种40余年,被媒体誉为“麦爸”、被农民称为“财神”的茹振钢带领团队立刻投入紧张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中。他告诉记者,农业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百农系列小麦良种要秉承几十年来遥遥领先的优良传统,坚持一“麦”相承、推陈出新,锚定新质生产力,向小麦产量“天花板”发起冲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每天早上,茹振钢总要先看看人工气候室里的小麦长势,然后召集团队成员开例会,随后再投身实验室,争分夺秒进行科研攻坚。
1981年,茹振钢师从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科技学院前身)农学系第一代育种人黄光正教授,从事小麦育种科研,全程参与了百农系列第一个大品种百农3217的选育。百农3217以高产、稳产、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闻名全国,推广面积近两亿亩,让黄淮海地区农民一亩地多收二三百斤小麦,共增产小麦160多亿斤,结束了黄淮海地区老百姓几乎全年吃粗粮的历史。
多年来,茹振钢主攻抗病虫优质小麦的新核型创建与基因工程育种等尖端技术,相继培育并推广了家喻户晓的百农系列小麦品种,累计种植近4亿亩,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为河南省及黄淮海地区的小麦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百农64是我省第一个在生产中大面积亩产超千斤的小麦品种。1998年通过审定时,河南小麦品种审定委员会这样评价百农64(审定名为豫麦54):一般亩成穗40万-3万,穗粒数平均33,高产稳产,一般亩产1000-100斤,高达1200斤。此后,百农64迅速风靡黄淮麦区,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陕西、湖北等地迅速推广,最大年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累计推广7600多万亩,增产效益在16亿元以上,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
与百农64相比,茹振钢团队育成的矮抗58成功解决了小麦高产大群易倒伏、矮秆品种易早衰、高产品种品质不优和稳定性差、稳产性与广适性难结合等种子培育的四大技术难题。投入生产后,矮抗58历经多重灾害性天气的考验,抗寒、抗倒、抗病、高产、稳产等综合优势明显,短短几年便成为黄淮麦区的特大小麦品种。
矮抗58从2005年推广至今,已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加小麦产量300多亿斤。在不同地区增产效果都非常显著,平均亩产在1300-400斤,比原来的品种亩产能增加150-00斤,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誉为“黄淮第一麦”。矮抗58播种面积最大的年份,全国小麦产量八分天下有其一,央视在报道中称“全国八个馒头有其一”,指的就是矮抗58。
看今朝重任在肩头
近年来,茹振钢团队小麦育种科研按下了“加速键”,培育的小麦品种百农4199持续保持我省主导品种地位,新选育的三个高产抗逆新品种通过审定,还有一大批高光效、高产、优质类型的新品系正在加紧试验示范……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的小麦品种研发可谓硕果累累。
以百农4199为例,2023年收获面积居全省第3位,种植面积连续5年居全省前3位,连续3年居黄淮海地区前5位,综合特性表现突出;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中,被确定为全国八大成长型小麦品种之一;位列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名单,连年保持全国小麦主导品种地位;被黄淮麦区国家小麦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组委会评定为2023年黄淮麦区国家小麦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暨第六届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专家推荐品种……近年来,其展现了强大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抗逆高产特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百农4199是茹振钢带领团队在2017年培育的高光效品种,其表现为光合效率高、光饱和点高、补偿点低,既耐强光又耐弱光。用茹振钢的话说,百农4199就像一个爱学习的学生,起得早、睡得晚,中午还不休息。跟普通小麦相比,百农4199穗光效提高近40%、叶光效提高10%以上,一般亩产1400-500斤,比“黄淮海第一麦”矮抗58亩产高200斤左右。百农4199风味佳,面香十足,面粉富含35种香气物质,而一般品种只含20种左右。
百农4199凭借抗倒伏、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优质高产等优点圈粉无数,不但受到农民的青睐,更得到粮食收购企业的追捧,是我省小麦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导品种。
据介绍,在近年来小麦品种井喷的情况下,百农4199作为各地主推品种,坚持实施种粮结合、整村推进、订单种植等一系列措施,把良种推广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除了推广领先的小麦品种科研成果助推农民增收外,茹振钢团队还与面粉和食品加工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进行百农4199高端面粉和食品开发,通过“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把种植户、种子企业、面粉和食品加工企业及城乡消费者都拉进了健康发展的产业链,用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望明日“百农”更辉煌
高光效百农4199在黄淮麦区大放异彩后,茹振钢团队又利用逆境胁迫法成功选育了高光效百农5819,利用均数平衡选择法育成高产百农8399,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马正强团队精准聚合抗赤霉病基因育成百农4299,另外一大批高光效、高产、优质类型的新品系正在加紧试验示范……其中,百农5819(国审麦20230032)、百农8399(豫审麦20230101)、百农4299(豫审麦20230039)目前都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作为百农4199的升级换代品种,百农5819更不怕吃苦、更爱干活、更能高产。”茹振钢风趣地介绍了百农5819的特性。在技术人员拍摄的照片中,积雪刚刚消融的麦地里,百农5819的叶片边缘变成了紫色,叶片颜色的变化显著提高了此品种的抗寒性。
百农5819更不怕吃苦指的是该品种的抗逆性更强。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极易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茹振钢制定了“抗逆稳产、广适高产、优质高效”的小麦育种主攻目标,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小麦种子的优良特性。
在百农5819选育过程中,育种团队通过人为模拟大自然恶劣环境的方式,使小麦在关键生育期遇到相对恶劣的条件(例如低温、病害等)时能更好地选择抗病抗逆的单株或株系。百农5819苗壮抗冻,抗病又抗倒,抗寒性突出;前期抗纹枯病,后期对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均有一定的抗耐性;根系活力强,成熟落黄好,耐湿、耐旱、耐高温,酸碱土壤都适应。
该品种的审定报告中提到,百农5819适宜在黄淮海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进行早中茬种植。
“矮抗58亩产达到1200斤,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百农4199亩产又上一个台阶,达1500斤;百农5819再上一层楼,亩产在1600斤以上。”站在一望无际的试验田里,茹振钢自豪地说。这对河南这个粮食生产大省来说,大面积提高单产的潜力不可限量。
2023年,除了百农5819等品种通过审定外,茹振钢团队将偃麦草的抗性基因通过远缘杂交的方式,转入普通小麦品种中,可以抵抗目前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同时还在云南地区小麦中发现了极具抗倒性的强秆基因,推动未来小麦向超高产迈进。下一步,科研人员将致力于把以上两种基因融合到高产小麦中,冲击每亩2000斤的小麦单产“天花板”。“各项研究进展很快,大家干劲十足。我们不断将最先进的技术、最硬核的小麦基因聚合在一起,为河南小麦、中国小麦不断增产提质贡献科研力量。”茹振钢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