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张涛 陶莎
“地远天低冬日没,云薄气冷太白垂。”“雪竹低寒翠,风梅落晚香。”时值寒冬,走在焦作市的乡村小道上,那些描绘乡村美景的诗句,突然生动起来……
近年来,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连片打造,针对不同村庄提出规划蓝图,传承历史文脉,营造体现焦作怀川(怀川,焦作的古称)特色的村庄文化。一个村落展现一幅生态图,一片山坡写就一首田园诗,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村庄规划是促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既是上层规划和政策与村庄密切衔接的桥梁,又发挥着乡村空间治理指南的作用,为乡村嬗变注入了强力动能。据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焦作市11个县(市、区)已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1399个(其中136个村通过规划评审),规划编制率达98.6%,编制率居河南省前列。其中,武陟县乔庙镇关王庙村的规划作为河南省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
据悉,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鼓励各县(市、区)引进高标准的设计团队,采用EPC(设计、施工、采购、试运行一体化)模式对村庄进行全方位提升,实现产业落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前,焦作市各县(市、区)均有3-4个村庄通过EPC模式使乡村建设项目落地,如修武县大南坡、云上院子等地通过引进团队发展民宿产业,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引擎”。
为确保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该局积极推进、不断完善乡村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村镇规划工作小讲堂,进一步优化完善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在村庄规划的引领下,焦作市“特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村民在自家门口拥有了诗与远方。博爱县天蓝、竹绿、土黄、山青、红色教育“五色旅游”美了游客、乐了村民、鼓了腰包;武陟县西滑封村11家村办企业年产值20多亿元,村民老有养、幼有教、住有房、乐有场;温县262个村村村有产业、村村景不同……
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质量提升工作,高位推动,内外兼修,执好规划之笔,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