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网评 > 正文
“高考经济”降温势在必行
时间: 2023年06月06日09:21         

  ■河南经济报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将启。据报道,进入5月份,“高考经济”就已经被炒得红红火火——各种健脑、营养补药被吹得神乎其神,让人怦然心动;各类“考试宝典”充斥书店报摊,叫人眼花缭乱;各大宾馆推出“高考客房”,让人趋之若鹜;各式“高考套餐”招揽顾客,令人目不暇接……

  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高考经济”持续火爆,究其原因,就是善于寻找“商机”的商家将这一庞大群体当成了“聚宝盆”和“摇钱树”。平心而论,“高考经济”的火爆,固然有来自市场的考量和需求。但毋庸置疑,这其中也存在很多毫无底线和边界的各类造势,让“高考经济”走向畸形发展。譬如,学生家长身着商家推出的所谓“旗开得胜”概念旗袍,以此形成心理暗示,强制性与高考产生关联和喻意,除了搞笑,别无他益。

  每年高考都会成为一个全民话题,社会高度关注,政府部门千方百计为高考学子提供诸多人性化服务。作家商家,利用高考这个平台开掘“高考经济”,为高考学子推出必要的、适用的商业营销模式,从中获取相应利益,这本无可厚非,但前提必须恪守诚信、把握边界。众所周知,高考需要整体上的平稳有序,这不仅体现在考场秩序和公共服务上,同样需要商家从商业道德上为高考学子“心理减负”。一哄而起的“高考经济”,各类商业宣传、造势不绝于耳,“消费新品种”层出不穷,助推的只能是家长和学生的“高考焦虑”,不仅劳民伤财,还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当然,家长也是“高考经济”火爆的重要推手。高考事关考生的前途大计,广大家长自然不敢掉以轻心。“高考经济”充当的就是有偿“心理按摩”的角色。不过,在“高考经济”这块所谓“蛋糕”中,不顾考生自身感受,争先恐后、盲目攀比,却未必产生好的效果。就拿“高考客房”来说,看似方便舒适,倘若考生不习惯换个地方作息,就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导致适得其反。因此,作为家长,面对如火如荼的“高考经济”,需要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凡事最好征求考生意见,以“合适才是最好”为原则。

  当前,高考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聚焦野蛮生长的“高考经济”,让“高考经济”降温降噪,政府部门进行整顿治理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不仅是进一步为高考“松绑”的必然之举,也是保障高考改革顺利推进的题中应有之义。


编辑:李艺凡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