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国家出手了!@所有企业,改善你的“用户体验”
时间: 2023年06月05日16:25         

  为了改善广大企业的“用户体验”,国家出手了。

  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这个优势,增强中国市场“磁力”

  好的营商环境常被比作阳光和空气。企业往往会用脚投票,向“用户体验”更好、更适宜成长壮大发展的土壤聚集。

  今年一季度,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万户,同比增长7.6%,来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的投资位居前列。这种不断增强的市场“磁力”,就得益于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根据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97%的外资企业对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外资政策评价为“满意”以上。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李大伟看来,营商环境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之一。

  他表示,中国近年来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放宽外商投资准入,目前制造业外资准入水平已达到世界前列,服务业外资注入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也已大幅度缩小。在外资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优化企业设立程序、优化项目建设程序等方面,中国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在具体实践中能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提供“定制方案”。李大伟举例说,2020年初中国多个地方政府为解决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不畅问题均制定了专项机制予以解决,有力保证了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企业正常运营。

  这些回应,聚焦企业核心关切

  当然,在优化营商环境这件事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3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上升了4位,达到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改善营商环境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列。这既说明中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也反映出中国营商环境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

  此次会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政策有效性。

  哪些体验需要改善,用户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不少部门和地方政府均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直通企业,了解他们对营商环境的关切。一个最新例子是,5月2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上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美资企业在华经营情况以及对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的建设统一大市场,就指向企业比较苦恼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问题。

  约半个月前,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就已成为国务院议事桌上的议题。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要针对重点领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与此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

  “要通过规范市场干预,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真正贯彻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力行简政之道的理念,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将使得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也成为不断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对市场干预的过程。

  这些措施,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

  此次国常会提出,要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打通政策落实堵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种获得感,可以是办事更方便了。以解决企业诉求和问题为导向,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连续四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陆续推出百余项重点措施。通过近几年改革,北京市企业开办已全面进入“一表填报、一网提交、一窗办理、一天全办好、一照通用”的“一时代”。

  这种获得感,也可以是“无心之失”不再罚了。上海市2019年率先开展了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简称“轻微不罚”)探索,减少企业经济负担,避免企业因轻微违法行为背上“信用污点”,影响长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3月底,上海全市至少7200余家企业依据清单不予处罚,若以单行法罚则的最低罚款金额计算,减免罚款金额逾7.02亿元。

  分析指出,各地推动此类充满温度的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有助于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便捷、包容的发展环境,从而更好调动其积极性。由此激发的活力,将为经济持续恢复注入动能。(国是直通车)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