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河南文旅: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时间: 2024年01月30日10:30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报道

  文化和旅游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人间烟火”,日益成为扩内需的主力军、促消费的主引擎、拼经济的主战场。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旅游堵点、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任务。那么,我省如何激发文旅消费的新动能?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利好政策接连出台

  为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更好发挥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关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去年,我省印发《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八项措施激发文旅消费活力,进一步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随后,河南又先后召开2023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文旅行业“拼经济促消费”动员部署会,出台《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用地政策指引》等,指导各地市推出百项利市惠民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对文旅消费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需求侧的刺激,也包括供给侧的优化。”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刘英基说。

  今年我省又组织开展2024年“春满中原·老家河南”主题活动,整合全省优质文旅资源,打造文旅新业态,充分发挥文旅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中的作用。

  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楠建议,相关政策措施也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等消费群体的需求,让各个层面的消费者都能得到公平的消费体验。同时,还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发更具针对性且操作方便的金融消费产品,开展一系列减费让利活动,使其与文旅消费实际需求更加匹配。

  创新求变成新常态

  人潮涌动的繁华街市、一票难求的热门景区、开票秒没的大型演出……这些现象折射出人们对文旅消费的巨大热情。当前,我省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文化与科技融合、与数字技术和数字场景耦合等,形成新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营销模式,满足了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新需求。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运营两年多以来,持续创新在地文化、非遗文化、时兴文化,使得文化含量更丰富、体验性更高、吸引力更大的产品与服务应运而生。“我们始终用高质量文旅供给赢得游客的青睐。”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工作人员介绍,仅2023年,景区观剧人次超1200万,其中超七成观众来自省外。

  记者还了解到,不久前,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和另外23家单位一起成为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单位。如今,我省文旅产业正通过更加复合的新业态提质升级。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省各地都在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围绕“创新创意创造”做文章、下功夫,不断打造“爆款”,把“破圈”思路、创意运用到数字化提质、文化IP再造、创造新业态等工作中去,从而满足消费者品质化、多样化需求。

  “借助新技术、新业态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是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文旅消费新需求的必然选择。”刘英基表示,通过利用新技术提升游客体验、借助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创新文旅业态满足多元化需求、跨界融合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及利用社交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措施,可以更好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

  优化环境让“近者悦、远者来”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因此,各地纷纷将促进文旅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2023年暑期,我省各地组织实施千场文旅促消费活动,发放近亿元文旅消费券。

  激发文旅消费活力,需要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体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获得感。

  刘英基表示,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推广文旅主题产品、打造文化创意街区等方式,拓展文旅消费场景,提升文旅消费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暖心“小手段”,如注重交通和住宿环境的改善、加强对文旅从业人员的培训、在热门旅游区域发展多样化的住宿等,打动消费者,做到近悦远来、主客共享,让更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在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召鹏看来,要真正增强文旅消费意愿,就必须通过全面落实民生保障、优化就业环境等各种政策,持续提高广大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

  此外,各地政府要积极出台包括减免门票,免收高速通行费、停车费,发放消费福利券,组团优惠等惠民政策,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收到了良好效果。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