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逾七成“固收+”基金产品年内实现正收益 总规模增至1.46万亿元
时间: 2023年07月18日17:25     新闻来源: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新产品布局和总规模增长等均呈现良好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下同),包括混合二级债券型、偏债混合型在内的“固收+”基金产品合计有2380只(A/C分开计算),总规模达1.46万亿元,年内增长600亿元。其中,年内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数量有近1730只,占比72.69%。

  多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基于“固收+”基金投资策略的日益丰富和债券市场向好态势,未来该类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仍有提升空间。

  70只产品年内收益超5%

  “固收+”是一种投资策略,由固收和浮动收益两类投资组成。其中,固收部分是指固定收益,主要投资于理财、债券等产品,而“+”是指提高收益部分,主要投资于基金、股票等。该类产品的投资方式能在平衡风险前提下博取收益,兼顾收益和风险特性,目前产品数量增长迅速。

   Wind数据显示,包括混合二级债券型、偏债混合型在内的“固收+”基金数量已有2380只,截至目前,其中年内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数量超过七成,具体来看:收益在5%以上的产品有70只;其中,排名前十的产品收益均在7%以上,最高收益可达到23.27%。此外,另有1230多只产品收益在1%至5%之间,成为正收益产品中的“主力军”。

   与之相对应的是,有460只产品年内收益为负,但整体亏损并不明显,其中,仅有9只产品收益在-5%以下,451只产品收益在0至-5%之间。

  此外,在管理规模方面,有18只产品规模均在100亿元以上。其中,最高管理规模超过380亿元,有6只产品管理规模在200亿元至300亿元之间,12只产品管理规模在10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同时,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产品有141只,有62只产品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

  整体来看,“固收+”产品的管理规模出现分化,但从年内总规模增长态势来看,呈现出良好局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固收+”基金总规模已达1.46万亿元,较年初的1.4万亿元增长了600亿元,同时,年内新成立产品有80只,发行份额达到527.69亿份。

  新产品加快布局中

  除了已运行的“固收+”基金外,基于对该类产品发展和债市未来投资预期,多家公募基金正在加快布局新产品。Wind数据显示,目前正在发行的“固收+”产品有16只,包括12只偏债混合和4只混合二级债产品;而从封闭期限来看,6个月持有期和一年持有期各自占据半数。

  值得一提的是,多只新布局的“固收+”产品在投资策略上均进行了丰富,由此前的单一权益和固定投资策略向多策略迈进。嘉实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传统的“固收+”策略多是大类资产配置视角,单一资产、单一策略来应对市场波动,但很难避免影响投资体验,为了更好满足投资者对低波动类理财产品需求,新布局的“固收+”基金开始采用多策略、多资产模式,为投资者提供“方舟般”体验。

   一方面是“固收+”基金在自我进化来满足投资者需要,另一方面是机构认为未来债市投资仍有明显机会。银华基金养老金投资管理部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贾鹏向记者表示,由于海外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下半年国内经济大概率将温和修复,而纯债投资可能相对偏震荡,策略上应偏重较为稳定的票息收益;同时,需要关注信用风险和逆向配置,既要避免过多信用风险下沉,以配置中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又要适当进行逆向操作,例如当债券收益率上浮时,适当小幅增加配置。

  “预计下半年经济或将延续温和修复态势,在此背景下,‘固收+’产品也将在市场波动中继续成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贾鹏表示,尤其是在债券收益率下行后,适当将部分资产配置转移到“固收+”产品中,有利于提升资产配置稳定性。

   此外,银河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张沛也表示,就全年来看,今年相关政策是有利于固收类资产表现的。“目前对债市还是保持谨慎偏乐观,下半年债券市场或依然有下行空间,但在今年二季度债券上涨后,继续下行幅度与可持续的周期很难判断,做好应对而非预判可能是下半年债市需要关注的重点。”(记者 王宁)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