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河南将聚力打造七大制造集群 民企入豫正当其时
时间: 2023年07月27日09:04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佳月 报道

  河南制造业有何发展优势?今后发展重点在哪?7月26日,2023年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在大会的先进制造业链群推介专题活动上,来自全国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大咖齐聚一堂。记者了解到,未来河南将聚力打造7大制造集群,其中6个为万亿级别。

  河南制造根基雄厚 合作基础坚实

  据悉,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三个专项行动,着力构建以5个传统产业为基础、7个新兴产业为支撑、6个未来产业为先导的“576”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2年,河南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9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25.4%、技改投资增速34.4%,分别高于全国15.1和25.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9%、12.9%。

  对于如此成绩,我省制造的发展优势在哪?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建涛介绍,目前,我省在4个方面优势突出,一是产业体系完备。我省拥有40个工业大类、197个行业中类、583个行业小类,是传统的材料、装备、食品、轻纺工业大省和新兴的电子信息大省;二是市场空间广阔。河南有1亿人口、1000多万市场主体、2.4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持续推进的大规模城镇化进程,构筑了庞大的内需基本盘,形成了强大的要素引力场。

  三是我省产业载体坚实。“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基本完成,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利润等占全省比重都在60%以上,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日益凸显。四是人力资源充裕。全省劳动适龄人口5744万人,产业技术工人超2300万人,技能人才达1571万人,随着“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深入推进,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将更加凸显。

  七大链群培育蓄势崛起 合作空间广阔

  当前,我省正处在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坚持制造业立省、建设制造业强省”“以新型工业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将制造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省上下形成重视制造、大抓制造的浓厚氛围。

  那么,我省制造业今后发展重点在哪?目标是什么?李建涛表示,今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将全省制造业的发展重点聚焦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来,着力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聚力打造七大制造集群,全方位延链补链、建链升链,加快补短板、锻长板。

  细分来看,在打造万亿级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上。我省的目标是:培育壮大先进超硬材料、尼龙新材料、铜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先进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绿色建筑材料、装配式建筑等9个产业链,实现从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的转变。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材料创新高地和先进材料基地。

  在打造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上,我省的目标是: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中心发展整车,建设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200万辆,产量规模进入全国前三位,产业规模迈上万亿级台阶。在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上,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全国新兴的万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在打造万亿级先进装备产业集群上,目标是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在打造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上,目标是到2025年,现代食品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在打造万亿级现代轻纺产业集群上,目标是培育壮大纺织服装和现代家居两个产业链,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基地、现代家居基地。到2025年,全省现代轻纺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在打造5000亿级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上,目标是,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两个产业链,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中药高质量传承发展研发生产高地、全国最大的医药流通集散地。到2025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民企入豫正当其时 合作未来可期

  目前河南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接近1000万户,民营企业超26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1.8%,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对外开放的动力源、民生福祉的助推器。

  李建涛表示,2022年12月,河南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新时代促进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带动各级以更鲜明导向、更有力政策、更务实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质发展。

  对于今后的发展,李建涛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惠企纾困,以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持续健全企业服务常态长效机制,强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进一步强化主体培育,做优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打造优质企业梯队。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进一步强化发展转型,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民营经济能级;进一步强化改革赋能,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深化改革,优化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体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此外,进一步强化生态培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培育一流营商环境。相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把民企入豫和合作共赢带入新起点、推向新高度。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