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跨境理财通2.0”推出在即 已有银行基本筹备就绪
时间: 2023年12月05日08:43         

  “跨境理财通”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两年后,2.0版本即将推出。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6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就《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相较于“跨境理财通”1.0版本,2.0版本在投资者准入条件、参与机构范围、合格投资产品范围、个人投资者额度等方面做了优化升级。

  自“跨境理财通”试点开通后,各商业银行加速布局,积极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的相关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银行已开始积极进行“跨境理财通2.0”优化升级的筹备工作,在业务流程、系统开发等方面准备就绪。

  “跨境理财通”将迎优化升级

  “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是国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开辟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的新渠道。2021年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内地及港澳金融监管部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试点启动两年来,总体运行平稳。根据央行广东省分行最新披露数据,截至今年10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6.29万人,包括港澳投资者4.46万人,内地投资者1.83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3.55万笔,金额86.58亿元。

  随着“跨境理财通”业务发展,市场主体对扩大参与试点机构范围、产品范围和额度等有强烈需求。

  根据《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结合大湾区跨境理财的市场需求,针对市场主体关注的焦点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反映较多的难点问题,从投资者准入条件、业务试点范围、业务办理流程等方面对“跨境理财通”做了优化升级。

  具体而言,“跨境理财通2.0”在以下四个方面将迎来重大优化升级:一是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二是扩大合资格产品范围。三是适当提高投资者个人额度。四是扩大参与机构范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记者表示,在当前中国扩大金融双向开放背景下,“跨境理财通”实施细则的修订,在不同层面有着重大意义。对大湾区来说,“跨境理财通”是境内与港澳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修订相关细则,使得业务实施与大湾区发展实际更加契合,更有利于区域内城市把握政策红利的先机。对个人居民来说,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办理流程等措施,个人选择理财产品的自主度更高,更能满足居民对于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

  银行积极布局相关业务

  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已开始进行“跨境理财通2.0”优化升级工作。

  例如,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总行统筹下,充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联合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共同推进“跨境理财通2.0”优化升级工作,目前已在业务流程、系统开发、产品甄选、客户服务等方面基本准备就绪。据了解,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跨境理财通”业务首批试点银行,率先落地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并实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南向和北向、线上和线下全面首发。截至目前,近2万名个人投资者通过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签约“南向通”和“北向通”业务,投资产品持仓余额超5亿元。

  其他参与首批试点工作的银行,也积极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例如,民生银行打造了具有特色的“跨境理财通”服务体系,从投资产品选择、系统平台搭建、客户体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心设计。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财富配置需求显著提升,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积极落地‘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目前已实现累计资金汇划量3.54亿元。”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相关人士表示。

  杜阳表示,对银行机构来说,“跨境理财通”可以丰富获客渠道,推动财富管理市场成长,带动产品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开发等金融产业链发展,也会惠及相关的专业服务领域。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记者表示,“跨境理财通”试点实施细则修订,对于活跃大湾区财富管理市场,强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更多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配置资产的机遇。

  杜阳认为,银行需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第一,持续强化营销力度。“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市场营销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制定配套的理财通考核方案,推动分支机构做好相关营销,强化获客能力。第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丰富资管产品,加强市场与客户需求的研究,总结前期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等金融服务经验,为“跨境理财通”客户研发更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产品。第三,推动机构联动。“跨境理财通”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三地银行在账户基础、业务系统、网点布局等硬件设施上进行对接,在营销服务、业务规则、投诉处理等运行规则上实现衔接。境内银行需加强与港澳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跨境理财通”服务工作,确立顺畅的沟通、交流与决策机制。(证券日报)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