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非遗打底、文创走俏,消博会文化消费势头热
时间: 2024年04月17日08:16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海口4月16日电(记者陈凯姿、赵叶苹)刻印着宋徽宗书法的彩妆粉饼、用“唐妞”卡通形象装饰的按摩设备、以珐琅工艺打造的古风黄金饰品……漫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馆,许多文创产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底,一经亮相便透出浓郁国风和文化气息。

  消博会上“唐妞”IP受到消费者喜爱。新华社记者赵叶苹 摄

  老字号“赶潮”新消费,让本届消博会的文创产品实力“圈粉”。在百年民族品牌老凤祥展馆,灵动的金凤冠、精巧的嫁妆盒,吸引观展者簇拥拍照。展馆负责人沈健介绍说,过去有段时间,人们追求西方的简约时尚。现在,“中国风”吹起来了,玲珑精致的金银细工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

  为了展示高超的产品制作技术,老凤祥还专门亮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工艺”的招牌。

  北京馆的珐琅器,泛着宝石般的光泽;云南馆的斑铜摆件,褐红色里透着厚重古朴;还有浙江馆的折扇、黑龙江馆的麦秆剪贴画……展示非遗技艺,传承国货经典,成了不少省级展馆的“吸睛”操作。

  以传统黎锦技艺开发出的文创产品亮相展台。新华社记者赵叶苹 摄

  与此同时,“创意国潮”也迸发出文化消费活力。在海南国货潮品馆里,在非遗技艺基础上创新制作的发夹、耳环、手包等,获得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

  “展会才刚刚开始,好几款产品就卖断货了。”黎锦传承人符花梅感慨,“现在文创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强,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杭州王星记制扇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孙亚青对此也深有感触。在王星记的展台上,传统竹扇配上特色扇面,在材料、工艺和功能性上加以创新。“事实证明,这些探索创新‘踩中’了消费者的需求点,让一度沉寂的老式扇子重焕生机。”孙亚青告诉记者,“消博会信息量大、传播力强,参展可以进一步捕捉市场走势,找到更多的合作商。”

  近年来,通过融入数字时代,博物馆IP成功“出圈”,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宠儿。在本届消博会上,该类产品再度走俏。

  消博会上充满现代元素的传统竹扇。新华社记者赵叶苹 摄

  起稿、勾线、上色……展会现场,西安桥合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二乔现场作画,几分钟后,一个萌萌的唐朝妃子形象“唐妞”跃然纸上。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唐妞”IP,在消博会上与多家企业联名进行文创产品现场发售。“我希望能通过消博会,为‘唐妞’找到更好的合作方,让年轻人爱上国潮产品。”二乔说。

  得益于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的授权,国潮美妆品牌毛戈平,特别挑选了其系列IP产品中“气蕴东方第四季·宋韵”参展本届消博会。展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品牌将故宫文物中宋代书画和器物中的元素与彩妆相结合,让消费者感受到国风与当代潮流的碰撞。

  “消博会让我们看到了文化消费活力不减。”一家文创品牌参展商负责人说,“这届消博会展示了全面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