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李媛媛 杨佳月 罗佳琳 报道
6月6日,天气转晴,太阳高挂空中,蓝天镶嵌朵朵白云,在滑县万古镇杜庄村的广阔麦田里,一眼望去一片金黄,多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忙得不亦乐乎。
粮归仓,机先行。“轰轰轰、隆隆隆……”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收割机所到之处只剩下短短的秸秆,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的储粮仓里“吐”出。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要加快抢收进度,确保应收尽收。”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李宗超说,“我们六台机器同时作业,照目前情况来看,预计两天内收割完毕。”
在刚收完小麦的麦茬地里,忙碌的搂草机和打捆机开始尽情展示它们的“好手艺”,一排排“平躺”着的麦秸秆瞬间被“吸走”,经压缩、捆绑,变成一个个整齐的“草”垛,最后被装车后运走。
站在一旁的村民习大爷不禁感叹:“现在的机械真先进!以前的秸秆不知道咋处理,如今有了这个秸秆打捆机,从打捆到运走也就是个把小时的事儿。”
“其实我们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以加工成饲料用来喂猪牛羊。”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说,“秸秆制成家畜饲料,不仅可以把废弃资源合理利用,也保护了自然环境,还能增加农民收入。”
据了解,近年来,滑县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为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以及秸秆原料化利用。“滑县秸秆肥料化利用现有模式主要以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为主,占总利用量的76%。去年秸秆肥料化利用量为138万吨、规模化饲料化利用量约3.4万吨、秸秆收储离田7.9万吨。”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秸秆收储离田预计14万吨以上,主要用于秸秆发电、饲料化利用和秸秆外调;对于原料利用,例如秸秆造纸,板材加工等,今年原料化利用量预计0.4万吨以上。
“我省一直致力于多点突破,不断培育龙头企业,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提高秸秆转化效益,优化秸秆利用结构,推动我省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我省出台了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三年工作方案,明确全产业链高值化试点、收储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等重点工程。同时,不断优化农机补贴支出结构,对秸秆压捆机等实行省级累加补贴,每年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以上。”
据悉,目前全省秸秆产生量9865.2万吨,秸秆利用量7714.1万吨,综合利用率93.04%。总体利用方式以粉碎覆盖还田、旋耕还田、深耕还田等肥料化利用和秸秆青(黄)贮等饲料化利用为主,兼顾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三种模式,五料化利用比率分别为:75.14%、20.08%、3.42%、0.69%、0.67%。
编辑:吴若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