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冬,清霜冷絮渐浓,叶黄枫丹犹在。在欣赏秋冬天的美景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秋冬季节是流感、诺如病毒胃肠炎等传染病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去年10月以来,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部分医院儿科急诊单日接诊量突破1000人,有家长无奈请年假陪诊,“露营车”则变成急诊室走廊上的“移动病床”。对于流感、诺如病毒胃肠炎,我们都不陌生,但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呢?
支原体是细胞外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um之间,近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它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其特殊之处在于不能独立进行代谢,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抗生素一般不能用于治疗支原体造成的感染。支原体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造成的危害相当大,涉及人、动物、植物及昆虫等多个领域,给人类健康和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从人体分离的16种支原体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即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及发酵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亚型,入侵人体后,可造成人患肺炎。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多见,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健康人吸入患病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体会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体的呼吸道,通过口腔黏膜或鼻腔侵入上呼吸道,然后进一步入侵支气管和肺组织。它首先通过其表面黏附蛋白黏附到宿主细胞上,在此“扎根”并释放酶等物质(如丙酮酸脱氢酶B亚基、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使自己潜入宿主细胞内部,获取人体的营养和能量来生存和繁衍。当人体内健康细胞受到侵犯,免疫系统就会拉响警报,对抗入侵的肺炎支原体,在此过程中,人体内体温升高,抑制支原体繁殖,同时由于受到支原体刺激,出现剧烈干咳等症状。由于肺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75%酒精和84消毒液均可以消灭肺炎支原体。但像青霉素,头孢这类抗生素都是以细胞壁作为靶点,因此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
目前暂无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但作为一种呼吸道疾病,预防感染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室内过于拥挤,保持空气清新和良好的通风。同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如公共交通工具、大型商场等。如果必须前往这些场所,我们要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和锻炼身体。
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我们要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通过了解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体特点、症状及传播途径,以及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维护个人和公共卫生。在疾病流行季节,人们应加强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作者: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姚易含)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