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冬日“尔滨”火出圈 对河南文旅有啥启示?
时间: 2024年01月12日10:20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报道

  这个冬天,哈尔滨冰天雪地里的似火真诚,点燃了全网沉浸式旅游热情。

  口口声声说“整不会了”的哈尔滨不但重视为游客提供情绪价值,推出许多高流量IP活动,叠加效应更让不少城市眼红。从甘孜到淄博,再到哈尔滨,眼见一个接一个“网红”城市火出圈,众多河南网友发出灵魂拷问:“尔滨”火出圈,对河南有什么启示?这泼天的富贵什么时候轮到河南?

  “真诚”加持 “现象级”旅游热潮呈现

  三亚没想到、甘孜没想到、淄博没想到,谁也没有想到,“尔滨”竟然会成为2024年新年文旅第一位“新晋顶流”。这个冬天,这座城市变得“既熟悉又陌生”。

  老牌旅游城市哈尔滨借助流量一跃成为这个冬天文旅界的“顶流”,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呈现“现象级”的旅游热潮。2024年元旦三天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双双达到历史峰值。

  “哈尔滨的火爆不是没理由的,并且元素很丰富,也许还会持续很久。”河南安旅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康少学认为,“哈尔滨的火爆堪称多点开花,短视频给了哈尔滨机会,加上流量不断推送,把更多好玩、好吃的传播给南方人,让南方人心动,然后行动。”

  郑州大学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牛文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哈尔滨的走红其实是一次在政府引导下,成功转“危”为“机”的城市品牌塑造过程。从冰雪大世界开园首日的“退票”风波,到现在铺天盖地的“宠粉服务”,哈尔滨口碑的逆转靠的是真诚。哈尔滨以真诚为主题,政府整合城市资源,串联多元化商业形态,借助新媒体提前布局,联合头部博主多维度宣传,打造“冰雪大世界万人蹦迪”“索菲亚大教堂”等特色IP引爆市场;城市管理者耐心解决突发情况,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公共服务及营商环境,塑造了哈尔滨文旅发展新格局;民众有“主人翁”意识,自发免费做“顺风车”司机、给南方“小土豆”们赠送特色小吃等,处处呈现“以客为友、以客为尊”的热情,共同组成了哈尔滨“真诚”的城市名片。

  新文旅时代下 文旅发展要形成“闭环”

  “其实河南之前已经出圈了,2022年唐宫夜宴出圈,后来每一个节日、节气的国风节目都让大家惊艳,河南已经火一次了。”康少学认为,文化旅游不分家,就河南近期的旅游成绩,洛阳老君山、洛阳古装风已经很火爆了。

  省文化与旅游厅数据显示,元旦三天小长假,我省累计接待游客1613.7万人次,旅游收入78.7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次增长23.3%,旅游收入增长28.9%。

  在康少学看来,今年元旦假期郑州的旅游数据很漂亮,管城回族区的商都跨年活动很精彩,但是这种程度跟淄博烧烤、哈尔滨出圈还差一截。

  “作为文化大省,河南拥有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因而‘体验感’已经成为游客对城市文旅发展感知的重要指标。”牛文涛认为,在新文旅时代,如何让游客在旅游中有“愉悦感”已然成为文旅发展破题之道。对于河南来说,要着重让文旅发展搭上“数字化”快车,不但要利用“数字化”技术讲好河南故事,让游客由“看景”到“入景”再到“体验”,从而实现河南悠久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做好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文旅宣传造势,做好组织和反馈,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文旅发展形成闭环。

  旅游者定义旅游业的时代到来

  哈尔滨冰雪游不是第一个火出圈的文旅名片,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它的走红对河南有何启示?

  “哈尔滨的‘红’,其实不是城市‘红’,而是人‘红’。”焦作云台山云上民宿负责人王鹏认为,哈尔滨的宠粉招数很多,出的“王炸”级别的招数,他们见招拆招,网友敢喊话,城市管理者就敢接话。王鹏表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靠着山水等客来,更多的是主动服务好游客,满足游客的需求。

  康少学认为,河南想要出圈也得看机会,我省是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山水景观丰富,年轻人喜欢的博物馆数量全国第一。

  2024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围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殷墟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河南文旅新名片。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延庆表示,当前文旅产业传播模式有所变化,短视频成为旅游消费市场最白热化的“较力场”,同时人人都是游客、处处都是场景,旅游者定义旅游业的时代已到来。

  牛文涛认为,哈尔滨的出圈儿不仅展现了城市管理者的用心布局,更是城市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如同夏天的淄博一样,为各地塑造了“服务至上”的城市文旅模板。对于河南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市场监管,突破思维定式,深挖文化底蕴,创新文旅消费业态,细分游客结构,设计个性化专属旅游产品,满足各类游客多层次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途径,以服务和人文打造更好的旅游发展新范式。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