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河南省疾控中心2月份健康风险提示
时间: 2024年02月02日09:36         

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春节前后人员流动性增加,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风险升高。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在此提醒广大居民本月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重点提示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主要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民众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防护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防控流感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接种流感疫苗,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流感高发期间,减少或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如果必须要去,佩戴好口罩。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3.重点场所防控。托幼机构、学校、家庭、医院、工厂、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应加强这些重点场所的日常通风、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处置上报。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2023年11月以来我国入境人员中JN.1新型变异株检出明显增加。当前我国新冠疫情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存在冬春季疫情反弹的风险,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要加强疫苗接种,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防护措施:

1.积极接种疫苗。对于没有明确感染证据,未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的老人、有基础疾病人员和医护人员应尽快补种,尽可能采取异源序贯接种。2.注意个人防护。居民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聚餐聚会时,要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有出游需求的民众,出行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的传染病疫情动态,返回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3.合理用药,按需就诊。居民感染后,要根据自身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的密切接触,防止疾病传播。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3、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经气溶胶吸入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冬季是诺如病毒的活跃期,易在幼托机构和中小学发生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要做好日常防护,加强健康监测。

防护措施:

1.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尤其是饭前便后、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关注饮食饮水卫生。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水源的安全,不喝生水,桶装水的选用应符合卫生标准。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注意开窗通风,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规范戴口罩。

4.注意规范化处理。不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环境。被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或物体表面,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在处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和消毒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以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清洁和消毒双手。

4、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冬春季气温偏低,群众用火、用气、取暖激增,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煤炉或炭火取暖、吃火锅、烧烤等极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和饮食服务单位。一氧化碳中毒最初症状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一旦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其呼吸通畅并拨打急救电话。

防护措施:

1.注意采暖安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家中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和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或小型油、汽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

2.尽量避免在封闭的空间内吃烧炭火锅或者烧烤,不要紧闭门窗,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3.采取规范化处理。一旦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关闭煤气/燃气灶具、热水器阀门、管道煤气、熄灭炭火等设施设备。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且通风良好处。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河南疾控)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