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健
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郑州市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稳增长、促转型、优服务、保安全,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在全省18地市、26个GDP万亿城市和50个工业大市中均居第1位,连续7个月位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在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质量的快速提升,一是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17.5%,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80%,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降至20%以下,达到19.9%,较2023年(25.3%)下降了5.4个百分点。二是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9.3%、16.9%,高于规上工业(15%)4.3和1.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微型计算机、充电桩等新产品产量增长80.1%、17.5%和17.2%。三是重点产业支撑有力,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同比增长44.8%、19.1%,对规上工业的贡献度分别为39.3%和37.4%,助推实现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带好头”。
下一步,全市上下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做好“稳、进、立、破”四字文章,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强化监测调度,夯实“稳”的基础。聚焦“三个80%”(占全市产值80%以上的企业、占全市投资额80%以上的在建项目、占全市签约额80%以上的招商项目)重点企业(项目),用好监测调度“四项机制”(先行指标旬监测、分包联系月调研、企业产值月监测、运行分析月调度),做好用工、用电、资金等要素保障,即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满产达产。二是推动项目建设,积蓄“进”的动力。组织开展“一县一主链”建设,督促各区县(市)锚定重点发展的3-5条产业链,每条引进3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紧盯59个已签约重大项目,做好前期手续办理,推动尽快落地实施。每周组织开展工业投资专项督导服务,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入库纳统等方面问题,确保工业投资二季度拉平、三季度提速、四季度达标。三是加快技术改造,抢滩“立”的高地。积极申报国家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争取3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推动4个行业236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改造。对1000家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实施64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首批改造808家耗能300吨以上标煤的用能企业,推行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四是做好助企服务,优化“破”的环境。聚焦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用好“企业意见建议直达平台”,即时响应企业诉求,问题解决率稳定在98%以上。持续办好“四项对接”活动,上半年开展150场以上。推进专业园区和小微企业园建设,新建成小微企业园40个,累计集聚企业1.5万家。实施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6+1”政策,尽快拨付惠企资金,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