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已故人员小额存款提取更便利,这些变化要了解
时间: 2024年04月28日10:02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题:已故人员小额存款提取更便利,这些变化要了解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经阶段。当存款人去世后,继承人该如何提取银行存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26日联合对外发布《关于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要求的通知》,从提高简化提取账户限额、扩大简化提取范围等方面为群众办理存款继承提供更多便利。一起来看看新规有哪些变化。

  变化一:简化提取限额统一提高至5万元

  根据通知,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简化提取的账户限额由最低1万元统一提高至5万元。

  长期以来,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继承人提取已故亲属存款,须提交由公证机构出具的继承公证书,银行凭以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该规定对保障存款安全、保护继承人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存款金额较小的情况下,仍要求继承人办理公证,将使继承人承担不合理的时间成本和公证费用支出。特别是对边远地区和经济困难群众而言,更加重了负担。

  2021年,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相关文件,取消了第一顺序继承人、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是受遗赠人提取已故存款人1万元以内存款的公证要求,并允许银行在1万元至5万元之间上调限额。

  “文件出台后,小额存款提取效率明显提高,群众负担切实减轻。同时,我们也从多种渠道了解到,存款继承和小额存款提取业务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明确的问题。为此,立足于金融便民,在深入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优化前期政策相关要求。”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此次通知将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简化提取的账户限额由最低1万元统一提高至5万元。这意味着,如果已故存款人在同一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账户余额合计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继承人无需提交公证书就可一次性提取已故存款人存款及利息。

  变化二:扩大简化提取范围

  能够简化提取的并不只是银行存款。根据此前监管规定,简化提取的范围包括存款,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发行的非存款类金融产品。

  此次通知进一步扩大简化提取范围,将黄金积存产品以及国债、代销理财产品纳入其中,与银行存款合并计入5万元的提取限额内。

  那么,继承人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还要向银行提交哪些材料?

  根据2021年出台的相关规定,继承人办理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业务,应当提交的材料包括:能够证明已故存款人死亡事实的材料;提取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提取申请人亲笔签名的承诺书;居民户口簿、结婚证、出生证明等能够证明亲属关系的材料,或指定提取申请人为已故存款人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公证遗嘱。

  此次通知要求银行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提取申请人提交的有关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相关要求。

  变化三:明确查询交易账户明细有关要求

  继承人是否可以查询已故存款人的银行账户交易明细?

  通知明确,银行可以应第一顺序继承人要求,提供已故存款人死亡后以及死亡前6个月内的账户交易明细。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已故存款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记载着已故存款人生前的部分个人信息,并且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应当谨慎对待。但在现实中,也存在继承人在特定情形下查询已故存款人生前交易明细的合理需求。继承人合法、正当的查询需求应当得到满足。

  为兼顾个人信息保护和继承人查询需求,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知明确了查询账户交易明细有关要求,以满足特定情形下的查询需求。为避免非必要、无限制查询,保护已故存款人个人信息和隐私权,通知对查询申请人和查询时限等作出规定。

  “我们鼓励银行通过合同约定等方式,与存款人提前约定其去世后存款继承、交易明细查询等事宜。”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变化四:丧葬费、抚恤金可全额简化提取

  现实中,存在已故存款人账户汇入丧葬费、抚恤金的情形。此前没有关于丧葬费、抚恤金提取的明确规定。

  考虑到丧葬费、抚恤金在性质上与已故存款人生前存款不同,为便利群众,通知明确丧葬费、抚恤金不计入5万元账户限额,可以全额简化提取。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申请人可以通过适当方式,表明账户中资金属于丧葬费、抚恤金。银行通过核查交易信息和资金来源、申请人签署承诺书等方式确认资金性质,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办理简化提取。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