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倩
“您这血压还是高,另外,血糖也高,您要按时服药呀......”5月10日,在平顶山市宝丰县观音堂卫生院院长王迪、副院长赵祎的带领下,记者跟随观音堂示范区石板河村乡村医生常黑子,徒步来到了该村村民王砖头家里进行定期慢性病随访并做健康指导。
据了解,石板河村距离宝丰县县城约35公里,与鲁山县仓头乡接壤,这个村庄坐落在南石河北岸,四周被群山环抱,村内的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观音堂卫生院副院长赵祎介绍说:“该村常住人口约600人,其中高血压患者95人、糖尿病患者35人、精神障碍患者3人、65岁以上重点人群146人。由于村内都是弯曲陡峭的山路,常医生出诊看病很不容易呀。”
一年下来,这279名慢性病患者,乡村医生常黑子需要每家入户随访四次,对于有特殊情况需要上门诊断治疗的,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也是随叫随到。但由于山路难走,山坡弯弯绕绕,摩托车便成了他的标配出行工具,有些连摩托车也上不去的地方,他就徒步攀爬。为了给群众看病,他已经骑坏了两辆摩托车。
作为村医,常黑子在山区里已奔走了58余载,他对村民的健康状况和重点人群的情况了然于心,由于电子产品学起来慢更新又快,往往一项操作学会后电子产品又升级了,于是,常黑子干脆用笔把村民的电话、身体状况等各项信息都手抄到了厚厚的笔记本上,特殊人群和重点人群他都给做了明显标注,家住半山腰,坐着轮椅的王砖头就是其中之一。
2004年3月,王砖头开着四轮车从石子厂拉着满车石子往村里赶的途中,由于山陡坡长,来不及刹车,造成车子侧翻到20米高的山沟里,当时,直接造成腰椎骨折,下半身无知觉,由于车祸严重,几经辗转治疗无果,王砖头下半身彻底丧失了行走能力,轮椅便与他“结缘相伴”。“这20年来,我有个头疼发热,哪里不舒服就给黑子医生打一个电话,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会赶过来给我看病。”王砖头微笑着对他身边的人说。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从村卫生室到王砖头家基本全是上坡,年轻人走上来都累得不行,常黑子提着药箱上来的时候已经是气喘吁吁,汗水也早浸湿了白大褂。常黑子说:“我们的村庄比较特殊,村里就我一个医生,留在村里的乡亲们要么年龄大,要么行动不便,我常年出诊也练就了好体力,流点汗受点累不算什么,只要能为村民看病,再难的路也要走。”
去年11月份,村民袁某在煤矿上干活时,不小心造成右小腿骨折,住院治疗后回到家中,腿部出现发炎肿胀,患者爱人给常黑子打电话请求治疗,接到电话后,常黑子就赶紧骑上摩托车往患者家中赶去。在治疗结束返回的途中,由于天气寒冷,路面结冰,还出现了大雾,在过陡弯的时候,他骑的摩托车刹不住车造成人车侧翻,当时,直接把他摔出几米远的山沟边沿,差点受重伤,后来患者知道以后非常感动,多次看望常黑子表示感谢。
观音堂卫生院院长王迪说:“常黑子是我们观音堂示范区年龄最大的一位乡村医生,今年78岁的他,已经坚守在山区58年了,足迹遍布每一条山间小道,他一直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赢得了群众的充分认可和赞誉,成为了山区村民的健康守护者。”
编辑:薛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