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农信社实施分账管理经营也有一段时间了,所谓分账管理是指以一定的时间点为界限,把信用社不良贷款分开管理。此次分账管理以2012年底为时间点,锁定数据进行管理,对于以后逾期90天以上的正常、关注类贷款,系统将自动调整贷款五级分类形态,将其调整为次级类贷款,分账管理能够充分反映贷款质量的真实性。但分账管理运行以来,新增不良贷款和占比不断反弹,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实施分账管理系统运行后如何加强不良贷款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思想认识要到位。一是要认识不良贷款分账经营管理的意义。实行分账经营、集中管理是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提升经营管理层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有效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建立健全完善的清收盘活组织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快、加大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力度,有效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二是要正确理解不良贷款分账管理。新老划断、分账管理,并不意味着对不良贷款一划了之,不再过问。各级农信社仍然要对已划转的不良贷款加强管理、加大清收、严格考核。严禁因为不良贷款划转造成贷款无人过问,时效丧失、债务悬空。
新增不良要严控。对于当月到期贷款,信用社要做到未雨绸缪,逐笔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当月无法收回的,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进入不良,在三个月的缓冲期内,争取收回这部分贷款。
账面不良要盘活。已锁定的不良贷款包含账面和隐性两种,其中隐性不良贷款盘活相对要容易些,农信社要抓住数据锁定的优势,加大对这部分贷款的清收力度,特别是近年来发放的贷款,时间短,情况熟,易于收回。
内控管理要加强。不良贷款分账经营后,要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管理,对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进行有效控制,防范清收风险。首先要严格凭证管理。应要求贷户到柜面办理缴款业务,清收人员一律不准携带空白收贷凭证外出收款。其次要加强账务核对。联社业务部门要加大信贷档案和收贷真实性的检查力度,每月逐笔核对借据,确保账据相符,不定期对包片清收人员催收情况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最后要加强审计检查。联社要定期对各社收贷收息、债权保全、借据和凭证管理、费用支出等项目进行稽核审计,对清收人员清收贷款本金、利息、保全情况进行检查。
经营理念要转变。由原来的贷款经营管理向提升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上转变,从源头上杜绝不良贷款的形成。首先,要建立到期贷款风险提示制度,把新增贷款质量纳入绩效考核,月初对本月到期贷款进行整理分类,下发到各基层信用社,督促信用社按时收回贷款,对确实清收有困难的要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其次增加新增贷款质量考核指标,对基层信用社考核要强化对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指标、到期贷款利息收回率、新增贷款不良率指标的考核;三是引导信贷人员重视新增贷款质量,重点提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判断能力。同时,信贷人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四是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全面详细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经营状况以及贷款的风险情况,发现风险隐患,就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确保信用社新增贷款不受损失。
适时投放新贷款。农信社在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下,对借款信誉好的客户,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稀释新增不良贷款率。新投放贷款不但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还能稀释新增不良贷款率,更能给信用社创造效益,但在投放中要坚决杜绝向高耗能,高污染和产业过剩等国家限控行业投放新贷款,严格杜绝发放多头授信、多头贷款、借名贷款,防止新的风险发生。(濮阳县联社理事长 刘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