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中原经济网讯】和风送暖,农事渐忙。日前,走进罗山县青山镇五里村,田野上不时可见连片的一垄垄小拱棚,里面种的不是蔬菜,也不是水果、花卉,而是一盘盘破土而出的嫩绿水稻秧苗。
运土、摆盘、上土、装种、浇水、覆盖土……在一块大田里的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旁,自动传送带上的秧盘,按流程运行,不停地“吃进空盘”、“吐出秧盘”,最后摆放到旁边大田中的小拱棚里,10多个村民忙个不停。在现场指挥育秧的永亮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永亮说:“25天后,这些秧苗就可以移栽大田。”
“这些水稻秧苗,是为种田大户方太平代育的,他家种的100多亩地都在这附近。”手机不时响个不停的李永亮说,刚接到冲口村300亩大田的育秧业务,育秧连带机插。“这几天每天接到不少电话,都是村民联系叫去帮忙育秧。”
传统的水田育秧,一个劳动力弯腰劳作一整天,只相当于流水线播种1个小时。1亩传统的“水洗秧”,只能插10亩水田;而22个“盘育秧”,能插1亩水田。
“目前正是育秧的关键期,合作社已定下1000亩的机插秧合同,目前已为农户代育了6000盘机插秧。”李永亮说。(方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