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李媛媛
时下正值我省小麦大规模机收时节,截至5月30日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499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8%),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3万台。
此前,连日降雨与豫南小麦收获期重合,为保障夏粮丰收,我省农业农村、交通、财政、保险等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夏粮抢收、烘干、仓储。
针对近期降雨对麦收产生的不利影响,我省出台应急抢收、烘干、晾晒等多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小麦霉变,优先保住小麦种子,落实跨区机收免费通行。
我省提出,要全力发挥全省现有3万台履带式收割机和4660台烘干设备的作用,加强省、市、县联动,精准调度、精准对接,最大化发挥农机装备效果。同时,调集周边省份的设备,组织签订农机应急抢收抢种作业互助合作协议的1万台履带式收割机,对雨后难以进地的田块进行抢收,不能因为收割机不够而影响小麦收获。此外,充分发挥各市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协作机制,尽最大可能联系农机设备。豫南地区全力联系履带式收割机,确保及时高效收获。
在粮食收购服务方面,我省提出,中储粮和全省大型粮食收储企业、地方粮库,加大湿粮收购力度,及时开展烘干、仓储。粮食、供销社系统全面摸清本系统烘干能力底数,最大限度投入使用。
我省有400多万亩小麦种子田,种子产量38亿斤,占全国的38%以上,其中60%分布在豫北地区,受此次降雨影响较小,但今年豫南的小麦种子可能会受一些影响。省、市、县对400多万亩小麦良种田,优先调度,优先收获,优先使用烘干设备,优先保证种子质量。
各地要做好各种预案。对“三夏”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类情况,提前研判,及时应对,做好各种预案。
5月30日,经省政府专题研究决定,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确保小麦质量、确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收益。
同时,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经济补偿功能,尽可能减少小麦种植农户损失,省财政厅已经通知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
根据全省“三夏”工作的总体部署,全省各地交警积极助力抢收工作,确保麦收农机通行安全、转场顺利,为颗粒归仓赢得宝贵时间。
在交通安全提示方面,在国省道沿线,向农机手发放“交通安全提示信”,引导大型收割机靠右行驶、有序通行。
在农机通行保障方面,对于集中出行的收割机车队,或者找不到目的地、发生故障的农机车辆等,交警部门将带道通行、接力护送至田间地头。
在提升事故处理效率方面,事故处理民警24小时待命,联动保险公司全天候在岗,一旦发生涉农机交通事故,确保做到快出警、快处理、快撤离、快理赔,坚决防止出现长时间、长距离拥堵和影响抢收时间的问题。
据悉,从现在到麦收结束,对涉农机的交通违法行为,将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温情执法,对于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教育后放行,原则上一律不准罚款。
此外,河南交通集团组织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设置“三夏”机收车辆服务台,提供便民服务,增配收费站、服务区外勤人员,简化查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车辆程序,打造安全快捷的夏收通道,服务“三夏”跨区作业。
目前,河南交投集团开通运营的375个收费站设置了692个专用通道、396个服务台,60个(对)服务区设置了跨区作业车辆服务台;292个收费站、28个(对)服务区悬挂了宣传标语条幅,183个收费站、49个(对)服务区利用电子显示屏开展宣传,全力做好免费政策宣传和服务保障工作。
编辑:李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