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新市场 新动能 新网络——全球商业领袖在港纵论“投资中国”
时间: 2024年04月11日08:05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香港4月10日电 题:新市场 新动能 新网络——全球商业领袖在港纵论“投资中国”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

  全球金融市场蕴藏何种新机?如何通过投资挖掘新发展动能?世界经济前景如何?8日至10日在香港举行的汇丰首届全球投资峰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名投资者、企业代表及学者以“连接全球经济的新网络”为主题,就全球市场投资新动向展开研讨。

  “全球各方需要携手构建新的合作网络,推动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增强世界的稳定性,相信包括香港在内的整个中国能够为此作出贡献。”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在峰会上的这一观点,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得到印证。

  新兴市场持续释放新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拥有巨大机遇,香港始终是内地与世界其余地区间的‘超级联系人’。”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罗铭哲说,看好香港乃至整个中国市场是峰会选址的重要原因。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汇丰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业务遍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汇丰行政总裁祈耀年表示,2023年该集团在港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迅速,显示出“香港仍然是充满活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峰会上,多名专家指出强劲的科技创新正在贡献中国经济增长,并对投资中国的前景持积极看法。

  “当前的中国更具投资潜力。”春华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胡祖六说,中国内地产业规模巨大,且在多年努力下已转型成为拥有众多可能性的全球创新高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与政治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肯定过去多年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国的私营企业拥有前瞻性创想和高质量生产力,未来中国发展创新经济需要私营企业发挥更加重要的角色。

  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间的良性互动也获得全球投资者关注。杜嘉祺说,全球多条增长最快的贸易走廊均位于亚洲,汇丰经济师看好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发展。

  新兴领域挖掘塑造新动能

  “科技发展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相信未来5至10年内人工智能将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祈耀年说。

  峰会期间,与会者纷纷表示科技发展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并探讨了数字金融、人工智能、绿色转型等方面的投资前景。多名专业人士在发言中认可中国在一系列新兴领域的创新能力。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介绍了人工智能药物设计(AIDD)可以加速药物研发,并呼吁加强相关国际合作。她提及,去年中国国产创新药获批数创新高,中国制药企业达成的药品对外授权数量也有显著提升,出海取得新突破,业界乐见这一积极发展。

  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丁·埃伯哈德分享了关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见解,指出行业未来的重要突破在于降低成本以取得价格优势,而中国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拓展全球市场的前景可观。

  “我们所讨论的每一个重要领域,香港都参与其中,影响着相关领域的发展。”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说,“香港正在积极探索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替代的新角色。”

 新连接推动构筑新网络

  推动世界经济“再全球化”是众多与会嘉宾的共同呼声。各方期待共同管理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挑战,遏制保护主义,携手重建全球贸易网络。

  “在当前国际合作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在会上指出,香港可以通过其“连接”的功能获得蓬勃发展。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香港金融体系具有强劲韧性,又具备联通海内外的独特优势。香港会致力于发展各项互联互通机制,在国家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相信香港会成为众多全球投资者的首选地。

  余伟文还提到,中东及部分东盟国家对于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结算表示很感兴趣,相信香港在联系内地及中东、东盟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

  南方东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去年11月在香港交易所推出亚太区首只追踪沙特阿拉伯股票的交易所买卖资金(ETF)——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该公司总裁丁晨在会上表示,这反映香港不仅是联通内外的桥梁,也可以成为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联互通的通道。

  港交所集团副行政总裁姚嘉仁表示,相信近期香港与中东的合作可吸引更多当地企业来港发展,并助力全球资金与中东的发展机遇相对接。

  “全球各方都要持续扩大开放,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余年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说。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