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洋 通讯员 王爱军 报道
一端是降耗,一端是提产。潞安化工天脊集团(以下简称天脊集团)硝酸2#装置显示出的两组“真金白银”叠加效益,正是硝酸厂在精益思想指导下,依靠技术创新,推进“算账”文化,主攻降本增效,实施对标挖潜,收获的满满成果。
“吨酸氨耗降低5.8千克/吨,年降耗收益约332.47万元;硝酸日产量比设计值平均提高10吨,年提产收益约233.48万元,两项合计达565.95万元。”硝酸厂一车间主任朱伟伟在硝酸2#装置氧化炉现场仔细算起这项“对标挖潜”效益账。
运行近40年的硝酸装置,逐步暴露出问题就是消耗大、成本高、产量低。天脊集团硝酸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主动与自身历史最低能耗和最高产量对标,紧紧扭住重点,聚焦制约难点,立足技术创新,科学分析指标,最终问题的根源落在了“氧化炉”这个重要设备上。
氧化炉是硝酸装置氨催化氧化过程的核心设备,就是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在铂网上燃烧,获得氮氧化物。它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硝酸成本消耗和产品产量。
朱伟伟介绍,2022年6月,硝酸2#装置氧化炉多次出现炉壁发红、铂网脱边,导致装置产量偏低、氧化率下降、连运率不高、成本消耗增加。
找准问题,关键就是“医治”。天脊集团硝酸厂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研究、仔细探讨,制定了实施方案,决定在2022年10月大修期间对氧化炉和篦子板进行攻关改造。
2022年10月12日至10月18日,天脊集团硝酸厂充分利用7天时间,组织技术力量高效完成了氧化炉技改项目:通过对原触媒框结构增设填料封堵圈结构设计,有效杜绝了支撑板变形造成不规整填料泄漏;通过将原填料板结构重新优化改造,有效增加不规整填料装填量,改善了反应气体均布效果;通过将原蜂窝状填料板优化改造为筛板孔型板,延长了气氨在炉内的氨氧化反应停留时间,增加了主产物的生成量。
2022年11月7日20:25,硝酸2#装置一次点火成功。随后,硝酸厂重点对硝酸2#装置进行72小时性能考核。连续运行实践表明,项目实施改造硝酸2#装置实现达标达产,运行参数优于设计指标。
数据最具说服力。天脊集团硝酸厂通过氧化炉优化改造项目的实施,为公司创造价值565.95万元。以下是硝酸2#装置氧化炉改造前后对比的两组数据——
氨耗降本优于改造前:改造后吨酸氨耗平均值为266.1千克/吨,对标改造前吨酸氨耗平均值271.9千克/吨减少5.8千克/吨,对标设计值减少率2.13%,年节约原料氨成本332.47万元。
产量提升达到设计值:改造后日均硝酸产能可达到912吨,远大于改造前日均硝酸产能894.8吨,还比日产实际值增产了10吨。年产能对标设计值多产3000吨,对标设计值超产101.1%,按硝酸成本价格778.26元/吨计,年新增硝酸产值233.48万元。
天脊集团硝酸厂厂长田景伟采访中说道:“硝酸2#装置氧化炉成功改造,更加坚定了全厂干部职工对标挖潜、降本增效、价值创造的信心和决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硝酸厂将紧紧围绕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进一步盘清硝酸厂的成本账,找出当前存在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精益管理和技术创新,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考核机制,切实将硝酸生产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党建工作一定要深度融入到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全过程,党员干部模范带头打冲锋,技术人员主动领题攻难关,在全厂干部职工中积极营造价值创造浓厚氛围,坚决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天脊集团硝酸厂党支部书记凌晓东说。
编辑:吴若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