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报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全省18省辖市、示范区从2023年12月26日至29日,密集召开了地方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并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对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那么,全省各地经济增速目标定了多少?拼经济、稳增长有哪些新动作?对此,记者进行了梳理。
看目标:着力确保“稳”
2021年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总基调均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3年则调整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经济增速目标犹如经济发展的“指挥棒”,从全国到地方都备受关注。
部分直辖市发布的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数据显示,南阳、漯河将今年生产总值增长确定在7%,而开封、焦作、濮阳、平顶山保持在6.5%。
对于将目标设定在6.5%,高于全省目标1个百分点,能否实现?
在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向平看来,从内在需要来说,制定这个目标,既有利于引导预期、调动各方积极性,又符合“跳起来摘桃子”的现实可行性。从发展可能来看,随着平顶山市“两城”建设持续发力、经济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增长具备有力支撑,这一基数客观上会推高2024年增速。
在今年发展目标上,安阳市提出,要加快建成引领豫北地区、联动京津冀、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新乡市则紧盯“两大跨越”、推进“十大工程”、突出“产业兴市”,超常规建设中原农谷。
三门峡市作为我省的“西大门”,今年坚持“拼创新、拼产业、拼企业、拼项目、拼招商、拼消费、拼外贸、拼环境、拼速度、拼质量”的“十拼”要求,以敢拼的勇气、爱拼的担当、善拼的举措,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抓发展。
“各地设定的增长目标,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反映出今年稳增长稳就业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省委咨询组研究员张占仓说。
“要坚定勇做开路先锋的信心决心,明确勇做开路先锋的目标要求,做实勇做开路先锋的关键任务。”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说。
看产业:项目突出“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4年九大任务中,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排在首位。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表示,要持续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把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找准新产业、新赛道的切入点,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在多点发力、多维布局中跨越赶超。
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足、产业关联强、市场空间大的产业,也是创新技术与多领域深度融合的产业。
洛阳市提出,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创新落到产业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郑州市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延链突破,抢滩布局量子、卫星、区块链等未来产业,为数实融合发展提供支撑,重点发力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现代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发展空间支撑。
“中国食品名城”漯河提出,聚焦“项目为王”,谋深谋实项目,既做“大而强”又有“小而美”。加快构建以食品为主导、以三大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抓好“11+8”产业链建设,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
对于古都开封来说,要坚定创新驱动“华山一条路”走到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塑造产业新优势。
驻马店市持续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培育壮大“9+15”产业链群,扎实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加力龙头企业梯度培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南阳市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0%左右。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指标。从公布的数字来看,焦作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4%,漯河、平顶山两地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2.3%左右和2.1%以上,濮阳市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9%以上。
为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我省围绕重点产业链持续布局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创新联合体等,力争每条产业链建设或嫁接一个变革性创新载体。今年,全省拟新增省级产业研究院10家左右,争取在超硬材料、轴承与齿轮等领域创建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高能级平台引进一批国内、国际院士专家团队,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落地新型 SiC 纤维、高分子航天件和尼龙 11 等项目,以新产业、新动能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尧山实验室副主任、平顶山学院副院长米立伟说。
看消费:市场潜力“大”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着力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当务之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系列部署,明确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工作方向。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改善性消费、升级性消费”的举措。
目光放至全省各地,不难发现各地纷纷放出“大招”,全力扩内需促消费,以实现消费市场稳中有进的目标。
许昌市提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沁润行动,发展文旅新业态,育强全链条文旅产业,建设高水平休闲康养基地,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持续擦亮文旅品牌。
三门峡市提出,要打造仰韶文化高地,培育旗舰劲旅,积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擦亮品质旅游品牌。
漯河市将增强消费内动力,创新思维、综合施策,激活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引领健康消费,发展文旅消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焦作市提出,要持续激发消费潜能,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扩大文旅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力争接待游客达到7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10亿元。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发挥焦作电商直播产业园带动作用,加快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产品研发。同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广现房销售试点经验。
开封市提出,要培育文创产业,积极引领消费,推进文旅强市建设,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叫响“一城宋韵·东京梦华”文旅品牌,全年游客接待量增长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7%以上。
南阳市提出,将招引布局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等消费新场景,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着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进一步释放房地产市场消费潜力,持续抓好各项优惠政策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李建华表示,提振消费的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预期,是拉动消费的长久之计。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4元,同比名义增长5.8%。经济的稳中向好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为全省消费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今年,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消费“主引擎”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
编辑:吴若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