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德国为何警告“不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时间: 2024年06月13日08:46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如果说美国对华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是一记空拳,那欧盟如果加征关税影响相对更大。但预计欧盟不会盲目跟从美国关税政策,其核心成员国对于加征关税意见不一,尤其是德国反对声巨大。

  不久前,美国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税率从25%直接提升至100%。但美国此举被看作是空炮,因为去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电动汽车仅1.3万辆,在出口总量中占比仅约1%。

  美国加征关税实际上更多是拉拢选票的噱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三里河说,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拜登政府选择加征高额关税,政治考量是第一位的。

  反观欧洲,这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到欧洲的比例则近40%。在此背景下,欧洲故事和美国故事是不一样的版本。

  目前,欧盟对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是10%。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多次表示,欧洲需采取行动,阻止获大量补贴的中国电动汽车充斥欧盟市场。

  但是在加征关税方面,欧盟内部存在极大分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近日表示,对华“脱钩”非常困难,希望继续保持互利互惠的关系,但必须公平平衡。欧洲不会跟随美国对华征收关税,贸易战必须避免。

  作为欧洲生产电动汽车最多的国家,德国从上到下发声反对加征关税,既有高层官员,也有企业家。德国的警告,给欧盟打上了一针清醒剂。

  “德国汽车工业受益于在中国的业务,只要贸易保持公平和自由,就可以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日表示,我们不会对外国企业关闭市场,因为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的企业被这样对待。

   加征关税其实是“向自己的膝盖开枪”

  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中,近50%都是特斯拉、大众、宝马等一众西方车企品牌,加征关税会损伤欧洲汽车制造商利益。加征关税“拳头”的一大部分力道是自己承受。

  中欧汽车产业链双向奔赴日久,深入融合,若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宝马、奔驰等在华有深度合作的德国企业将首当其冲。

  这只会让一切变得更贵

  加征关税看似是为了保护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但实际上却会损害消费者福利。

  正如朔尔茨所言,隔离措施和非法关税壁垒最终只会让一切变得更贵,让所有人变得更穷。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指出,欧洲本土生产的汽车要比中国汽车贵得多,一旦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洲地区电动汽车价格将受到显著影响,导致本土消费者购车成本大幅上涨。

  这也将阻碍欧盟绿色转型进程

  欧盟将在2035 年前停止销售新型内燃机汽车,并在《绿色协议》中设定到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如果对电动汽车设置贸易壁垒,将阻碍上述目标的实现。

  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警告,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快速增长且生态上更具可持续性的驱动形式,征收惩罚性关税可能会危及这种增长。接下来欧盟将不存在“没有中国零部件的汽车”。没有来自中国的资源,欧盟的《绿色协议》将不复存在。

  欧盟此次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不是由欧洲汽车行业提出申请,而是欧委会主动发起。但面对众多反对的声音,欧盟委员会原本计划在6月5日公布加征关税的决定推迟了。

  冯德莱恩最近口风也有变化,强调对华加征的关税,一定是要有针对性的,不能将加征关税的范围无节制地扩大,暗示欧盟将采取与美国不同的做法。欧洲相关智库预计征收的关税幅度远远小于美国。

  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也没有地缘战略矛盾,保护主义得不到更好未来,合作应该是主基调,欧盟其实有更好的选择。

  “三里河”工作室出品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