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登记技术合同1216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84亿元、同比增长45%……近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在一季度233.8亿元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今年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呈明显加速度态势。”省科技厅副厅长何守法介绍,今年我省技术合同交易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些新态势令人欣喜。
优势产业技术交易持续活跃。上半年,我省高新技术领域技术交易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成交额达482.7亿元,占比54.6%。高新技术领域中,先进制造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2.9亿元,占比37.9%,位列第一。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领域技术交易增长迅猛,增速分别为183.1%、124%、76.5%。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显著。企业继续保持技术交易主体地位,技术合同成交额849.2亿元,同比增长45.2%,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6.1%。其中,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占比较大,分别为30%、21.3%、12.7%。
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上半年,郑州市技术扩散和承接能力依然遥遥领先,技术合同成交额合计401.6亿元,同比增长19.2%,稳居全省第一。洛阳、南阳、新乡紧随其后,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00.5亿元、86.7亿元、53.2亿元,同比增长158.5%、61.6%、68.6%,分别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11.4%、9.8%、6%。
吸纳技术合同呈增长趋势。上半年,我省吸纳技术合同共10429项,成交金额740.4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企业吸纳技术合同8700项,成交额595.8亿元,占全省技术吸纳总金额的80.5%,同比增长36.5%,带动了更多先进技术落地转化。
其中,合同金额550万元的郑州轻工业大学“全源BeiDou/SINS组合导航系统方法的专利权转让”技术合同,开发的新型全源弹性PNT导航定位系统技术已应用于农业喷药无人机系统、履带式消防机器人系统和AGV智能车等产品,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绿色免处理技术”,技术合同金额1500万美元,实现销售4000万平方米,营业收入12亿元,利税突破2亿元。
何守法表示,上半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的加速增长态势,显示了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作用日益凸显,正在为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近年来,我省围绕成果转化重点环节多措并举,全力激发技术转移活力,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在强化政策供给方面,我省已初步构建了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撑体系,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近三年,对在豫实施技术转移转化的高校院所和企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施奖补金额已超亿元。
记者了解到,在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我省发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和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作用,着力打造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周口分中心,布局建设21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50家省中试基地、188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强化服务效能提升方面。我省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已达223家,培养技术经纪人6000余人,并持续组织专家赴相关省辖市开展实地指导,现场培训交流、答疑解惑。
何守法介绍,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深层次改革,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不断提升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效能,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编辑:薛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