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二手也“香”,闲置交易引领绿色消费
时间: 2024年08月07日09:07     新闻来源:工人日报     

  凭借省钱、环保等受年轻人青睐,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

  二手也“香”,闲置交易引领绿色消费

  阅读提示

  作为绿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闲置交易市场规模日益壮大。不过,货不对板、维权困难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易体验。蓬勃发展的闲置交易,还需补上规范化短板。

  闲置不用的小家电,穿过的旧衣服,用不完的化妆品……如今,“买新不买旧”的观念发生变化,很多人主动选择买卖二手闲置物品。对人们而言,闲置交易不仅是一种能够在省钱的同时践行环保理念的节俭行为,也是一种寻找个性与文化圈层的新生活方式。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闲置商品日均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每天都有400万件闲置物品在平台上发布,二手闲置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

  国务院近期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以绿色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二手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面对一些交易中的矛盾纠纷,蓬勃发展的闲置交易市场还需补上规范化短板。

  浪费变消费,二手商品好处多

  “沙发、冰箱、衣柜……我家的家电家具几乎都是二手的。”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张依告诉记者,自从她分到了人才公租房后,就加入了所在社区的闲置交易互助群,从中找到不少家居好物。

  “全新的家具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要担心甲醛污染,对于租房族来说,二手家具显然更具性价比。”张依认为,除了价格实惠,买卖闲置物品也显示了年轻人绿色低碳的生活态度,旧物只要质量过关,完全可以循环利用,避免浪费。

  此外,很多年轻人的闲置交易并不局限于常规旧物,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的交易还囊括了许多小众物品。吴豪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平时喜欢收藏古典公路车。“10年前的公路车只有在旧物市场上才能找到,有时光赋予的历史感。”吴豪说。

  在吴豪看来,闲置交易不只是一种经济活动,还会在交易中形成独特的文化圈层。“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挂’在网上之后,通过询问和交易,更容易结识到志同道合的人。”吴豪说,通过二手交易平台,他认识了不少朋友,大家除了买卖闲置品之外,也会在群里讨论车型,交换各自的收藏经历。

  各类交易纠纷时有发生

  近年来,随着闲置交易快速发展,各类交易纠纷也时有发生。采访中,不少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我曾经在某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粉饼,页面写着正品,到手发现是假货,和之前专柜买来的质感完全不同。”消费者王宁说,她查看卖家信息才发现,对方主页上全是各种超低价“大牌”化妆品转卖信息,根本不是个人卖家,商品是否为正品也无从考证。

  刘言言也曾买到过货不对版的二手商品。她曾在某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买过一台平板电脑,当时买家声称自己有了新款所以想出旧款“回血”。然而刘言言使用后没多久,因磕坏了屏幕拿去维修,才被告知这台平板电脑其实是翻新机。“后来我专门去跟卖家理论,但对方拒不承认是翻新机,也拒绝退货。”刘言言说。

  不仅是买家,闲置交易中,卖家也常面临维权困境。比如,买家收到商品后以各种理由砍价,拒绝按照已经协商好的价格付款,进而引发买卖纠纷。有时,卖家会遭遇买家恶意退货、恶意损坏物品、退换货时偷梁换柱等欺诈行为。

  吴豪曾在某线上二手交易平台转卖一台德国音箱,买家收货后却以单侧金属片不够平滑为由,要求吴豪再降价。“我的音箱是全新未拆封的,当然不想被‘刀’。最后走了平台‘小法庭’程序,但是还是判我输,这种交易纠纷裁决很难做到完全公平。”吴豪说。

  引导闲置交易便利化规范化

  “发展闲置经济,让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物尽其用,不仅买方可以省钱,卖方也可以获得额外的经济回报,还提升了第三方平台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闲置交易作为绿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了资源浪费,也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强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引导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平台作为交易双方的纽带,应主动承担责任,建立有关认证、评价和惩处的制度,同时完善售后机制,畅通交易双方维权渠道,及时响应维权诉求,处理有关纠纷,努力破解闲置交易中的信任难题。

  “不同于二手房、二手车的高市场渗透率,我国很多闲置产品都因为回收渠道分散,并没有进入回收及再流通或处置渠道。”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说。

  “只有消费者都愿意参与到二手商品市场中,才能打通一条循环链路,让闲置品实现真正的物尽其用。”赖阳建议,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发线下运营渠道,为更广泛的闲置交易提供平台。(记者 王宇 实习生 张珂嘉)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