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镶钻成冠”启新程——写在第21届东博会和峰会开幕之际
时间: 2024年09月24日10:56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9月23日电 题:“镶钻成冠”启新程——写在第21届东博会和峰会开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徐海涛、李欢

  金秋九月,绿城南宁,开放的盛会如约而至。9月24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时间见证时代大势,合作收获累累硕果。互联互通加速、经贸合作加快、人文交往加深……作为中国—东盟合作重要的开放平台,东博会和峰会走过了“黄金十年”“钻石十年”,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新起点,新征程,开启了“镶钻成冠”升级发展新阶段的盛会,将再次汇聚起合作共赢的澎湃动力,谱写命运与共的新篇章。

  不断升级的国际化平台

  泰国的乳胶枕头、越南的咖啡、柬埔寨的腰果……连日来,通过日趋便捷的跨境交通运输网络,一批批来自东盟国家的进境展品陆续运抵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将在本届东博会上亮相。

2024年9月19日,市民在装扮一新的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骑行。(喻湘泉 摄)

  行走在南宁街头,可见各式东博会和峰会的元素。今年的盛会以“亲诚惠容同发展,镶钻成冠创未来”为主题,会期持续至28日,展览规模近2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3000家。

  与往届相比,今年多项“首次”“新增”活动值得期待。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介绍,今年东博会将首次举行展品评选活动。同时,增加更多“小而美”“精而专”的经贸对接活动,为企业免费提供更多的新品首发首秀活动。

  “新质生产力”也是本届盛会的关键词。据介绍,在原有的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先进技术、魅力之城五大专题基础上,本届东博会将新增战略新兴专题,集中展示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新能源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水平。

  韦朝晖说,今年参展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知名企业以及独角兽、专精特新等成长型创新企业较前几年都有明显增加,并新设了东盟高新产品展区。

  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2004年,东博会伴随着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使命拉开大幕。多年来,东博会和峰会已成为自贸区升级的重要助推器,助力区域间经贸往来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连续15年,中国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连续4年,东盟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1月至8月,东盟继续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

  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中国和东盟10国国家工商会会长联席会议……今年,一系列活动将继续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凝聚共识,会期计划发布多项成果文件。

  在东博会和峰会助力下,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近年来,东博会和峰会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RCEP合作及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越来越多国家担任特邀合作伙伴。今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首次参展,会期还将首次举办“一带一路”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对接等活动。

  引领人文交流迈向新台阶

  依托东博会和峰会平台,中国和东盟在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本届盛会将创新实施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成长计划,开展青年交流互鉴的“未来工程”。

2024年9月19日在广西南宁市民族广场拍摄的东博会主题造型布景。(喻湘泉 摄)

  近年来,“留学中国”已成为越来越多东盟学生的选择。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人数超17.5万人。目前,中国已与东盟职业院校开展了至少70个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和两个教师联合培养项目,创办了8个职业教育论坛,组成了19个职业教育联盟,并在东盟建立6个鲁班工坊、42个国际产业学院。

  跨境旅游也不断升温。今年1月至8月,中国公民前往东盟国家1620.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2%;东盟国家人员入境中国内地969万人次,同比增长113.1%。本届东博会在南宁主展区外,首次在桂林设置旅游展区,与东博会南宁会场同期举办。

  据了解,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掀起各界人员往来新热潮。韦朝晖说,东博会将继续积极搭建中国—东盟民心相通的“连心桥”,促进全方位合作共赢,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