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中国科技工作者开拓科普阅读新赛道
时间: 2024年05月29日09:52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贾钊、袁全)今年5月30日是中国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摆脱刻板印象,频繁出现在热门短视频里和畅销书排行榜上。

  如果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搜索科学,既能欣赏老师们各显神通的物理化学实验,还能看到不少科技工作者努力发挥所长,写书、荐书,开拓“互联网+”科普阅读新赛道。

  比如,一档阅读科学经典的节目邀请了上百位中国科学家,每周导读一部科学经典。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再到霍金的《时间简史》……两年间,节目荐书近百本,获得近9万粉丝,播放量上亿。

  项目发起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说,节目的目标就是唤起公众对于科学的兴趣。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科技工作者们为科普作出的努力也体现在科普图书的热度上。

  根据图书行业知名咨询公司“开卷”的调查,从2019年开始科普书的品种在国内市场逐年增加。2021年,少儿科普书的销量首次超过少儿文学,成为少儿图书市场中占比最大的板块。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认为,科普读物量质齐升的原因之一,是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从事科学传播。

  2024年5月25日,在北京日坛中学实验学校举办的科普嘉年华活动中,孩子们与机器人互动。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谭先杰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资深男妇科医生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还不时上节目、发布短视频,传播与女性健康相关的医学知识。

  他曾经收到一面特殊的锦旗。送锦旗的不是他的病人,而是一位科普视频的观众。她看了谭先杰的视频决定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处于宫颈癌的早期阶段。

  这一经历让谭先杰真切感受到科普的重要性。他说,“做科普是医生的正业,是职业良知和社会责任。”

  谭先杰刚开始做科普时,做这项工作的医生并不多。医院的传统评价体系更看重手术质量和数量,科普对考核帮助不大。

  但是从2016年起,他感受到了政策导向上的变化。当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后,国务院推出《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

  2022年1月19日,在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的星河天文台,学生阅读天文科普图书。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中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各种形式的科普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话题。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徐国强说,国家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天文学、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领域的进展引发了公众对科学的热情,为科普图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公布载人登月计划激发了公众对相关领域的好奇心。徐国强所在的出版社今年将重点推出一系列有关太阳系天体等天文知识的科普书。

  “公众可以通过书籍了解国家前沿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普新作也是科技工作者智慧成果的一种体现。”徐国强说。

  为增加高质量原创科普作品的供给,王大鹏建议继续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大力发掘会讲科学故事的科普创作者,并推出创作资助项目等激励措施。同时为有科普创作意愿的科技工作者提供相应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一方面促进了公众对本领域相应科学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扩大了科研人员的社会价值,推动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王大鹏说。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