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大学毕业生求职套路深 切记莫踩“坑”
时间: 2024年06月12日15:59         

  河南经济报记者 金艳

  又到一年毕业季,毕业季也带来了求职季,就在毕业生四处求职的同时,有人忙着在大学生就业路上挖坑设套。

  “‘坑’连‘坑’,‘坑’套‘坑’,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记者采访了河南省粤发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就业指导黄怀琳,他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一份黄金指南。

  “黑中介”和“刷单”避“坑”指南

  “我曾在浏览微博时看到一则信息,发布的是各类型招聘信息,只需交200块钱就可以匹配一个适合我的岗位,付完钱网站就打不开了。”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的大四毕业生李红梅说。

  “我在宿舍楼下超市建立的微信群里看到:无押金无电脑,动动手就能赚到奶茶钱。说好先拍下订单,再申请退款,最后付完钱没发货也没退款。”大四学生陈宏说。

  黄怀琳说,毕业生在求职时,可在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查询该中介机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和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信息,而且应聘工作不需要任何费用。毕业生应知道没有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天上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刷单属于违法行为,避免违法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承诺”和合同莫混淆的妙招

  “我去过一家公司,跟我说是招聘市场部经理岗位(实习),我看到‘实习’两个字,想着培训一段时间应该没问题,过了两周发现其实就是销售员,完不成业绩还要赔钱,我果断‘逃离’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四毕业生杜彦平解释道。

  主动跟记者提起自己经历的房女士说:“我在签合同时没仔细看就签了字,里面的条款太苛刻了,无条件、无时限地的加班,最后赔了违约金辞职了。”

  黄怀琳忠告求职者,对于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和福利等信息,或者玩弄文字游戏,对招聘岗位的内容做模糊化处理的情况,切莫不可信。像长时间大量招聘、离职率高的公司,以谈话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要提高警惕。还有的“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试用期离职无工资等,都是“坑”。

  你的证件你做主有方法

  “我没掉坑里,但我遇到这种情况了,我去一家公司面试时,面试结束后说明天就可以入职,但要带上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相关证件,说暂扣到公司,实习期结束后还给员工。我当时就觉得不对立马回绝了。”郑州西亚斯学院的大四学生董晶晶说。

  “没错,很多招暑假工的电子厂也是去了先扣押身份证,不干到规定的时间拿不到身份证,也是‘坑’。”与董晶晶一同前来的同学附和道。

  黄怀琳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扣留他人居民身份证,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现在就业,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加之某些‘有心人’的诡计,脚下的坑,防不胜防。”黄怀琳说,“希望求职者采取‘反向背调’的方法,让诚信不佳、声誉不好的企业,被求职者‘用脚投票’。”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