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新建 杨文明 通讯员 郭燕鹏 葛尧耀
“来,品尝一下我们的水果番茄,酸甜可口,新鲜着呢!”在位于新密市岳村镇乔地村的蒙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裴仲阳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盛夏时节,走进合作社番茄种植大棚,一股果香扑鼻而来,一排排葱郁的番茄秧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颜色各异、体型大小不一的番茄果,远远望去,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灯笼。
“这个品种是‘二八果’,被誉为番茄中的爱马仕,两分酸八分甜十分好吃,富含有机酸,汁水饱满。”裴仲阳很专业地向记者介绍道。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裴仲阳心中五味杂陈,90后的他,2016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曾在郑州市果树研究所实习,后来在某有机农场参与工作,就是这段实习、工作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农业领域发展的巨大潜力,当看到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土地上,一座座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大棚拔地而起,更坚定了他的想法——返乡创业。
得益于新密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2020年5月,由裴仲阳和岳村镇乔地村十几位村民共同出资的郑州市蒙发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裴仲阳任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成立初期主要发展设施农业,建有智能化农业温室大棚四座、一体化连栋大棚一座、玻璃连栋温室一座、简易地插棚12座,建设规模60余亩。种植的作物品种主要有高品质甜瓜、黄瓜、西瓜、辣椒等,但是由于销售等方面原因,一直收效甚微。
2024年,在征求出资村民的意见后,裴仲阳决定改变种植模式,把原来多而杂的种植品种改成全部种植高端礼品番茄。采用全新的技术与理念,重点打造智慧农业,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做到精准施肥,充分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与养分。同时,注册乔地番茄商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提高品牌价值,最大限度提升番茄产品附加值。
“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后,我们合作社的收益较以前有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我们种植的番茄共有四个大类十五个品种,年均出产瓜果15万公斤,产值150万元,除去人工等各种成本,纯收入可达到30万元。”裴仲阳表示,合作社共有职工50余人,全部为本村居民,大多数员工家庭条件一般。在用工方面,合作社会优先考虑村民家庭经济状况,对于家庭困难的村民,合作社会优先照顾,保证员工每月收入1500元以上。作为大学生“新农人”,番茄种植真正实现了他的田园创业梦。
“近年来,该市大力培养‘新农人’,鼓励他们创业干事,提高他们的思维、眼界、技能,并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倾斜,充分利用‘新农人’带动新观念、新技术、新活力,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资源。”新密市农委负责人表示。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