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河南将打造全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
时间: 2024年07月23日09:27     新闻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会议现场。

  人民网信阳7月22日电(杨晓娜、实习生秦怡)7月19日,一场务实的“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训会”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举行。现场专家学者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利益链深入开展研讨,为河南推进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建言献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第二大秋粮作物,河南省水稻播种面积达886万亩,产量达479万吨,居重要农作物之首,河南非水稻种植大省,但具有水稻种植集聚化优势。

  近年来,在稻米种植方面,河南省积极探索和推广“稻田+”立体综合种养模式,6个省辖市、19个县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稻渔综合种养省级及以上示范基地达43个,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4.22万亩、水产品产量12.56万吨,覆盖带动脱贫农(渔)民10万余人。

  目前,在原阳、潢川等水稻主产县推广的稻虾、稻蟹、稻鳅、稻鳖、稻蛙等模式试点成效显著,累计建成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8个。

  如何更好地推进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赵道全分析,由于稻渔共生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存在技术水平不均衡、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制约了稻渔共生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赵道全建议,加大适宜稻渔共作的水产种业科技创新力度,建立规模化种业繁育基地,扩大特色稻渔模式种养规模,提高种养效益,大力发展文旅结合、休闲观光的特色农业,加大品牌的创建和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引进高科技养鱼技术使其融合发展,如稻渔空间结合跑道养鱼、工厂化育苗、工厂化养殖等,加强校地院地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档次,提高稻渔产业影响力。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20年以来,河南省共获批建设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2.5亿元,今年入选稻米产业集群的县区有信阳市的平桥区、潢川县、罗山县、固始县,南阳市的桐柏县,新乡市的原阳县,濮阳市的濮阳县,共4个地市,7个县区。

  “开展稻米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推动水稻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水稻产业上下游深度融合,延长、优化产业链,破解产业链链条较短、效率不高等关键问题,助力推动水稻加工、流通环节项目下沉到乡村,有效扩大农村就业,拓宽农民收入,让农民享受到第二、三产业的水稻收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下一步,河南省将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由项目实施市、县区的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财政、发改、水务、工信、科技、气象、商务、文旅等各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河南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依据集群建设方案,推行目标责任制,制定稻米集群建设项目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任务目标、建设要求等。对集群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探索多元化增收带动模式,采用折股量化收益分享模式。

  此次活动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渔业渔政管理局、专家学者、各市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及全省稻米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