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第一书记马本胜:驻在“心”里,扶在“根”上
时间: 2024年07月24日15:49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付瑞清 杨存玲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村子里的鸡鸣声此起彼伏,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马本胜匆匆洗漱完毕,走进隔壁的村委会,瞅了眼昨晚写下的今日行程,夹上笔记本出发了。作为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驻村第一书记,这样行程满满的计划从他被派驻到这里开始,就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图片1.jpg

  半截楼村是河南省委宣传部对口帮扶村,2020年,河南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三级调研员马本胜主动向组织请缨到这里驻村。他来后,让村子里路平了,路灯亮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了。如今的半截楼村不再是“楼房只盖到一半”的村,已逐渐成为远近皆知的“美丽村”“文明村”“富裕村”“明星村”。

  2021年底,马本胜驻村期满后,村民们听说他要走,纷纷跑到村委会,集体向河南省委宣传部写申请,请求不要将他调走,“当时我们都按下了红手印。”村民樊建党说。

图片2.jpg

  就这样,马本胜在半截楼村“驻”守了一年又一年。“驻村,就要驻在‘心’里,帮扶,就要扶在‘根’上。”马本胜说。

  村里有了“新”看头

  “马书记来了之后,你们觉得哪里变化最大?”

  莲馨湖、学校、新农村书屋、文创小院……5月29日,当记者向村民们提出问题时,大家如数家珍,说着村里的变化。

图片3.jpg

  “我们村有自己的喷泉湖,晚上还有音乐和灯光,可好看了。”

  “是嘞,好多别村的村民还会来我们这里参观。”

  村民们口中的喷泉湖正是莲馨湖。落日余晖下,莲馨湖畔微风习习,湖中碧波荡漾,湖岸杨柳依依,垂柳轻拂水面,为这片湖泊增添了几分柔美和宁静。

图片4.jpg

  然而,在半截楼村村民的记忆中,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生活垃圾堆积的废旧养殖场,一到夏天,苍蝇蚊虫乱飞,气味难闻。

  昔日的臭水塘变成如今的休闲好去处,这,得益于村里实施的坑塘莲馨湖整治、引水入塘工程。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农民很有感情。组织安排我下来驻村,我就得干出个样儿。”马本胜说。驻村3年多来,马本胜竭尽全力争取各类项目落地,建设宜居宜业的半截楼村。

  看到小学环境落后,他通过多方努力,筹集290万元新建了篮球场和塑胶跑道、改建了村小学教师公寓,为师生打造安心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看到办公大楼破旧,他积极筹资120万元新建了新时代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村史馆、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文化活动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新农村书屋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成为群众办事娱乐和党员开会学习的阵地;

  看到村中留守老人多,他将原先的村卫生室改成日间照料中心,主要为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餐饮和日间照料服务,解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独居、空巢等特殊老人用餐、康养等难题;

  …………

  “如今,俺们的日子自在得很,城里人都羡慕!”村民李大春说。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的半截楼村有了“新”看头,崭新的硬化路犹如一条银色玉带穿村过户,蜿蜒飘逸;错落有致的房舍宛如一幅美丽图画,幽雅靓丽;老人带着幼童在门前树下乘凉,邻里相谈甚欢,一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图片5.jpg

  看到半截楼村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马支书”心里美滋滋的。他信心满满地说:“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迎来了农村发展的大好机遇,我要做的就是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好、把群众精气神提振好、把村庄建设发展好,真正将半截楼村打造成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之村!”

  留得住的“乡愁”

  乡村美了,随之而来的是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之“魂”。半截楼村以德孝为先,该村村名便是因一座建了一半的楼含有德孝大义的美丽传说而得来。

图片6.jpg

  在马本胜看来,建好用好村史馆,让其成为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很有必要。

  “村史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和保护优秀乡村文化的有力抓手。”马本胜说,建设、利用、发展好村史馆,能够激发村民对乡村历史文化的热爱,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村史馆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走进半截楼村村史馆,仿佛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一辆手推车,一台织布纺线机,一盏煤油灯,一把木锨……一件件传统农业工具带着历史的温度映入眼帘。

  村民张大爷一有时间就来村史馆看一看,油灯、手推车、老农具等老物件总能唤起他的一些回忆。“感觉像回到60年代、70年代,比如太师椅、石磨、独轮车,印象都很深,年轻人回来看看,都觉得很新鲜,最起码年轻人会想以前老人在艰苦生活中是怎么过来的,让他们也学习一下。”

  “馆内摆放着一件件有着历史痕迹、代表着时代发展进步的物件,经过时间的洗礼,承载了厚重的乡愁,刻印的浮雕与事件记录墙见证了半截楼村一步步向前的发展历程。”马本胜介绍。

图片7.jpg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村史馆建好了,马本胜一鼓作气,又瞄准村民长期外出打工、家里常年空置的老房子、空院子,将它们改造为“乡村美术馆”“乡村大讲堂”“乡村红色讲堂”等,并将乡村中央的坑塘建设成“德孝文化苑”,定期组织开展乡村文化、德孝文化、红色记忆等各类主题活动,宣传好理论、好政策。

  “马书记给村子带来了大变化,我们亲眼看着熟悉的村庄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甜蜜。”负责看管村史馆的老汉凌安告诉记者,“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喝,不愁钱花,孩子们都在外工作,村史馆的建设为年轻人回到家乡留下了珍贵的回忆,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留得住乡音、记得住历史和乡愁。”

图片8.jpg

  目前,已开展网上红色课堂故事演讲200多场次,受益中学生2.6万多人,干群5万余人次。如今的半截楼村,村风、民风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文明乡风吹进了村民的心田。

  “放下锄头,就拿起笔头”“出了厨房,转身可进讲堂”“放下筷子,就能拿起麦克风”……这些村民们多年的文化梦想,已经在半截楼村这座“文化大观园”中实现。

  打通产业

  从驻村第一天起,马本胜便和辣椒“较上劲”。

  原来半截楼村是一个传统农业型乡村,多年来以种植玉米、小麦、大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偏低。为改变这种局面,从2004年开始,艾岗乡党委、乡政府大力引导农民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小辣椒。

  如何将“小辣椒”做成“大产业”是马本胜刚驻村时一直思考的问题。不了解,就一户户走访;不明白,就虚心向村干部和村民请教;听不懂,就走街串巷主动找村民聊天。慢慢地,马本胜琢磨出了门道。

图片9.jpg

  “我们主要聚力‘一村一品’,筛选出经济价值高的三樱椒、草莓椒为主导产业,带动群众每年种植小辣椒2000亩,还建设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烘干车间1座,年烘干量可达30万斤。”马本胜说。

  目前,半截楼村小辣椒种植面积2600亩,全乡达到4.5万多亩,产值达到2亿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辣椒之乡”,辐射带动周边扶沟县、鄢陵县及红花镇、西夏亭镇、黄桥乡等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形成以艾岗乡为中心,总面积约10万亩的小辣椒种植区。

  为进一步扩大小辣椒产业效能,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企业通过小辣椒收购点和小辣椒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种植回收协议,在提供资金、技术帮助的基础上,实行最低保护价,并优先收购农户产品。同时,引进网纹瓜、特色蔬菜、菌类等经济作物,以小辣椒为依托,打好农业发展“组合拳”,使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片10.jpg

  除了辣椒产业,村里还有一个针织厂主要从事对外贸易服装生产,这是在马本胜的带领下,招揽乡贤盘活的,每年为村里增加收入百万余元。

  “大姐,你这衣服做得不错呀,现在活多不多?”

  “还可以,每天送完孩儿就来了,一个月也能挣个3000块钱,日子过得美着嘞。”在针织厂,马本胜与做工的村民拉起了家常。

  “马书记为了我们可没少费心,光一个针织加工厂,就为村民创造5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樊建党说。

  驻村以来,马本胜用心“下沉”、用情“融入”、用力“干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为乡亲们服务,做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驻村干部的使命和担当。

  “刚到村时,我就列下了半截楼村的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如今都一一实现。”谈及未来发展,马本胜说,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办好村里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下一步,半截楼村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王静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