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开学季来临 校服成为靓丽风景线
时间: 2024年08月23日16:28         

  上半年校服的美育功能受到广泛关注,校服成为一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声健指出,孩子们每日穿着的校园服饰,把美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近日,随着开学季的临近,校服再次成为了被讨论的热门话题。校服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很明显的标志属性,还代表着各个学校对校园管理的与时俱进和对时尚元素的追求。因此在选择校服时,我们不仅应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还要遵循学生群体的消费选择。

  但往往很多时候,对于学生们的校服怎样穿?穿什么?却不能由学生说了算。记得作者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校服上是红白结合的款式,面料也是那种薄薄的料子,穿上很轻也不好看,有很多同学都不愿意穿,因此还要常常挨老师批。现在看来,学校采购校服不仅是对学生权益的尊重,更是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

  现在看来,校服穿上美,校服面料安全,学生们才更愿意穿,也只有此才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上学体验和多年后的美好回忆。因此,可以说,校服承载的是记忆,是青春,是我们对上学时代的美好回忆!

图片.png

  日前,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4上半年校服行业观察,其中称“校服行业存在“采购主体不明确”的怪象。《政府采购法》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定的法律。而校服的实际使用者为学生,付钱的是家长,显然不属于政府采购行为。一些地方招标文件表面参照政府采购标准,实则在设置地方保护,限制市场公平竞争。

  长期以来,校服的购买者家长和使用者学生对校服采购并无参与权、决定权,甚至没有知情权。部分地区招标人或采购人或代理机构设置的评价机制存在“量身定制”的情况,易滋生腐败现象。

  为持续规范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发挥校服育人功能,2023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持续规范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家长付费购买校服且校服费用纳入代收费的地区,由学校签订校服采购合同,据实代收取校服费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不得委托家长委员会签订校服采购合同、代收取校服费用,要将校服代收费情况及时向学生、家长公开;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公平竞争,不得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不得违反市场原则采取“定点”“定商标”等方式干涉交易;由学生家长自费购买校服的,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作为采购单位开展校服采购。

图片.png

  《通知》强调,完善监督备案制度,校服采购应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做好采购各环节资料的收集整理,包括采购申请、征求意见函、采购方案、采购合同、过程性资料、采购结果等,所有档案资料存档备查;建立内部约束制度,各地各校要将校服选用采购工作纳入廉政风险防控重点,及时排查主要廉政风险点,细化预警防控措施。要将校服管理工作列为学校督促检查内容之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校服采购过程中存在的违反程序、弄虚作假、收取回扣等违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

  今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公平竞争审查标准,不得含有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不当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和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的内容。《条例》有望推动校服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推动校服市场健康发展,从根源肃清校服采购腐败。

图片.png

  校服采购过程,还需政府、学校和企业以学生权益为重。校服是教育公平的象征,每个孩子都应穿着合体、舒适的校服,将校服的选择权还给家长,将审美权还给学生,以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来促进各地校服质量提升和采购公平,才能切实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用阳光穿透行业发展壁垒。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