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豫菜文化与非遗传承共话乡村振兴——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赴十七姨家花馍店调研座谈
时间: 2024年12月05日15:11         

  河南经济报记者 沈彤

  12月3日,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会长姚俊卿,常务副会长兼面点专委会会长吕顺增,陪同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荣誉会长、省扶贫办原副主任史献志,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曹华来等领导,走进会员企业“十七姨家花馍店”开展实地调研,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十七姨家花馍店老板米会丽、经理裴广思出席座谈会,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校彦斌等参加调研活动。

微信图片_20241204084450.jpg

  十七姨寿桃(花饽饽)是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面食,起源于河南漯河临颍地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经七代传承,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花馍通过纯手工技艺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既有美观的外形,又饱含吉祥寓意,广泛用于新年、婚嫁、祝寿、百岁、店庆等传统节日和仪式中,成为豫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图片_20241205151100.jpg

  调研组一行详细参观了十七姨家花馍店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展示,重点了解了花馍这一传统技艺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实践。展厅内,一款名为“洪福齐天”的巨型花馍尤为引人注目。这款花馍高约88厘米、直径55厘米,重达42公斤,以牡丹、玫瑰、鲤鱼、葫芦、仙桃等传统吉祥元素为主题,寓意五福临门、吉祥如意。据介绍,制作过程中选用了优质新疆面粉、正大鸡蛋、娃哈哈纯净水、蒙牛牛奶、鲁花花生油等原料,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安全理念,是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需求的完美结合。

微信图片_20241204084504.jpg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豫菜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粮食大省与乡村振兴”“食品安全与品牌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姚俊卿会长指出,花馍不仅是河南豫菜文化的重要符号,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将进一步加大对花馍等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让它们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

  史献志名誉会长表示,河南作为全国的粮食大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需要在粮食转化和增值方面进一步探索。通过非遗技艺的创新发展,传统食品如花馍不仅能够实现文化价值,还能为特色农业和乡村经济增添新动能。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其附加值,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微信图片_20241204084517.jpg

  十七姨家花馍店老板米会丽在发言中表示,公司多年来始终致力于花馍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推出了多款具有地方特色和浓厚文化内涵的花馍产品,深受市场与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未来,公司将继续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挖掘花馍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创新的形式传承非遗技艺,让花馍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41204084510.jpg

  本次调研活动充分体现出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在豫菜振兴和乡村振兴结合中的创新实践与探索。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只有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才能让河南的非遗文化和豫菜品牌真正走出河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编辑:王静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