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信阳 > 正文
罗山县:匠与艺 一针一线钩出“非遗”之美
时间: 2024年12月02日09:11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李泽昌 徐勇

一根钩针、一团毛线,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各式各样的玩偶从她手中诞生,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镇钩织非遗传承人刘桂林,用她手中五颜六色的毛线,透过纵横间的细腻与辽阔,毫厘间的缝隙,将传统与现代“钩织”。

图片 1.jpg

钩织技艺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传统手工技艺,虽工具简单,用料单一,但也有20多种基本针法和上千种花样。罗山县周党镇钩织技艺传承人刘桂林与钩针编织结缘半个世纪,在她手中,简单的毛线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从构图选料到挑针运线,均体现了其工艺的独特性、精湛性和考究性,巧妙融合传统的钩、绣、编、织技法,同时注入现代美学元素,形成别具一格的钩织工艺。

走进刘桂林织愿工作室,里面摆放着各类栩栩如生的编织作品,如婴儿鞋、动物摆件、手提包、花束等等,小小的展示空间,各类意想不到的手工钩织品在这里呈现。在刘桂林眼里,钩织不仅仅是好看,更将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相融合,传递出中国传统手工的独特魅力,成为一场非遗与艺术之间的跨时空对话。

图片 2.jpg

“小时候,想拥有一件漂亮毛衣是我的一个愿望。长大后,毛衣不再是毛线唯一的载体,钩织技艺成了照亮我平凡生活的一束光,为我的人生提供了一个支点,创造了无限可能。”刘桂林说。

刘桂林不仅是钩织技艺的坚守者,更是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多年来,刘桂林一直奔走在推广传承的第一线。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刘桂林的钩织作品在第十三届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上精彩亮相,其展位前人气爆棚,带去的20余件(组)工艺品备受专家首肯和顾客青睐,现场被抢售一空。

图片 3.jpg

然而,刘桂林并未满足于此。她敏锐地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为传统钩织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钩织作品,同时帮助赋闲在家的宝妈以及其他钩织爱好者实现居家创收创业,她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全力开拓钩织品电商渠道,并先后把20余名热爱钩织艺术的姑娘和宝妈们组织起来,分批进行免费培训,共同编织奇妙的世界,传承指尖的技艺。

敢将十指夸针巧,成如容易却艰辛。刘桂林的努力与奉献,不仅带领大家通过一双勤劳双手,编织幸福生活,也为非遗钩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编辑:吴彦飞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