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上午,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82期“科普中原”讲坛活动在郑州师范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题为《地图文化与文化地图》的精彩科普主题讲座。此次讲座不仅吸引了郑州师范学院科学教育师范生和郑师二附小的小学生积极参与,还通过线上平台吸引了超过70万名观众在线收看。
王家耀院士以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瑰宝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地图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创造性传承。他通过《兆域图》《禹贡地域图》《郑和航海图集》等历史地图的展示,以及近代、当代地图的演变,生动描绘了地图文化与文化地图的交融与互鉴。同时,王院士还深入探讨了文化地图的实践应用,以及地图文化与文化地图的异同和创新发展路径。在讲座中,王家耀院士不仅展示了地图文化的魅力,更鼓励同学们坚定文化自信,秉承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他的话语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尤其是科学教育师范生,更加坚定了他们投身科学教育事业的决心。
本次讲座充分体现了“三结合”的特色,即将科普教育与思政教育、科学家研究历程与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技术史与前沿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这有助于落实科学教育师范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激励他们投身科学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教育工作的崇高意义。同时,这也是小学落实“立人教育”办学理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
提高科普育人水平,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学科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是目前师范生培养面临的难题之一。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2023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等十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24年6月,郑州市教育局等十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这就形成教育系统自上而下的科学教育联动,在科普方面,提出要创造条件丰富内容,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在“请进来”方面,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在“走出去”方面,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引领科学教育发展,构建“大中小学科学教育共同体”等科普育人措施。这为科学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基本依据和遵循。
在科普教育方面,郑州师范学院注重实践导向的科学素养教育,将科学家研究历程的学习内容融入教学之中,让师范生了解科学家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热情。通过模拟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进行探究实验和观察,师范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和价值,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注重科学技术史课程与前沿科技发展的学习结合,帮助师范生理解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演变过程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通过融通式学习,师范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未来的科学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郑州师范学院副校长胡明生表示,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而科学教育,则是点亮未来希望的明灯,郑州师范学院与第二附属小学正开展科学“校中校”建设,打破传统教育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次科普论坛的成功开展,实现,不仅激发师范生与小学生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也为科学教育跨学段、跨领域的科学教育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撑。郑州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科普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培养更多具备政治立场坚定、学科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科学教育人才,为推动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潘立军)
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