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行走文博 读懂中国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时间: 2024年05月18日11:16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践行着培育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责任,并助力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7497cfa2924fd2b6079907338d64296.png

建设中的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新馆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殷墟甲骨的一笔一划,可以让我们追溯泱泱中华文字传承的文脉之光;一尊司母戊鼎,雄伟庄严,将我们带回那个神秘而震撼的青铜时代;秦兵马俑的恢弘气势,我们可以想象出秦始皇“横扫六合、并吞八荒”的统一盛景;唐代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金银器及三彩釉陶等各类文物藏品,无一不尽显东方帝国开放多元的盛世长歌;一幅清明上河图,画不尽北宋的繁荣与兴盛;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里的一器一物浓缩着优秀历史文化、流动着的是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双手触摸着的是历史的温度。

c0662390befc6b65fcdca125aea2c40.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近年,博物馆已然成为人们节假日旅游参观“打卡”的重要目的地,据国家文物局最新统计,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54万人次。旅游的人们甚至“为了博物馆,奔赴一座城”。这些数字,成了博物馆热度持续攀升的具象化表达。

74dbe70139f6f2dde60f557e80a6171.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那么,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如何让博物馆当好“城市文化会客厅”?如何让观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1962293360be07efcf08c132d041d50.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博物馆里的文物从来就不是一件件冷冰冰的藏品,他们是有温度的,有自己传奇故事的,是鲜活的历史。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我认为在“文博游”越来越火热的今天,我们要想“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必须要实现博物馆与百姓的“双向奔赴”,让博物馆文物“开口说话”“鲜活可触”。

a1cc71d0add305510e48159a4c5e674.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近年来,通过科技手段,历史文化、文物遗产也“迈进”数字时代。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通过智慧屏,仿佛可以亲手触碰新时期时代的陶人面像;莫高窟第285窟1∶1复制洞窟,戴上AR眼镜,九色鹿为原型的数字讲解员“敦敦”带领观众“穿越”回1400多年前的西魏时期;四川广汉三星堆馆,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跨坑拼对”一睹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的真容;承德博物馆数字展厅,可在手机方寸之间看“玉”寓吉祥展,探索清代宫廷玉器之美。

3490db1268ce1d049a8484be2bc17d1.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云展览”“云讲解”上线,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出现,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让馆藏文物“触手可及”,让文化知识浸润人心。

607437b357c49202f1ad3c45a4d08a3.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e5f7ac9b0407a1b1a151aa95bbb5cd5.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无论是历史文物、艺术作品,还是自然标本、科技展品,都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世界多彩、切实体会到时间变迁,从而丰富我们对于文化、对于历史的理解。博物馆展柜里展览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更是厚重的历史、读懂文物里的故事,能让我们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从而与更深远的时空相连。

db1c26a1abce2607447f645ec8970c1.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文化载体,那么教育则是博物馆的文化灵魂。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来说,博物馆则是文化和精神的“源泉”,当博物馆成为普通百姓所喜爱、所欣赏、所向往地方,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就会不断增加,不断增强。因此,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博物馆都要担起教育的责任,不能仅仅是单纯的展示,而是要让更多人通过与博物馆文物的对话,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

e2f8549b6ba8c0d7f08be55db66dcaa.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收藏文物艺术品不仅仅是个人爱好和事业,更是身担对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传承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创建了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建馆以来,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古陶瓷研讨活动,接待国家、省、市相关单位领导的指导考察,与部分兄弟省市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每年接待中小学生研学数万人次,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和实践,让更多人树立保护文物艺术品、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承的价值观,不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15da6d949520e074e9d98c8c07a94.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知今。在文博热的当下,应当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功能,让全社会得到更丰富更持久的文化滋养,更加启人智识的体验,让大家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思考,真正收获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满足。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与优秀传统文化共鸣,博物馆将拥有更强、更长久的文化影响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a1743f1e82e370b07fb3f4bb640c6a5.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博物馆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我相信,博物馆终将成为社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中心,促进不同年龄层、不同背景人群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博物馆不仅可以达到以物证史、以物说史、以物释史的目的,还能起到以史育人、以史启智的作用,更是提升社会审美情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所所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 刘一田)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