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多地积极谋划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 明确重点投向
时间: 2024年06月04日09:30     新闻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多地召开专题会议,谋划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研究部署加快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已在5月份完成申报,第二批项目申报要求在6月中旬前完成。从支持领域来看,2024年“两重”建设主要支持8大方向、17个具体投向,以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近日,四川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争取第一批项目获得最大支持,抓紧做好第二批项目申报工作,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确保按各批次要求如期开工。根据会议,超长期特别国债要突出能源安全、燃气管网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地灾高风险区县城避险搬迁等领域,以及“卡脖子”技术攻关和人工智能、绿氢、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发展。

  海南、天津、湖南、青海等多地近期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天津表示,要积极谋划更多国家急需、科技创新、未来产业、专精特新、新质生产力项目,构建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库,主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为夯实发展后劲提供有力支撑。

  青海表示,要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资源能源战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重点领域,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厚植发展新优势。

  从今年开始,我国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两重”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根据财政部披露的发行计划,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二十二期,从5月17日启动到11月中旬陆续发行。截至目前,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两期,额度总计800亿元。

  从支持领域来看,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2024年“两重”建设主要支持8大方向、17个具体投向,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例如,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养老服务网络、教育基础设施等建设;黑土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污水管网新建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及相关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第一批项目申报已经结束,第二批项目申报要求在6月中旬前完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表示,下一步,将加快项目筛选和计划下达,组织各地方和有关中央单位按照要求报送项目,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筛选。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投资等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督促指导地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分级分类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吴有红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要着眼“两重”建设要求,根据战略重要程度、急迫程度和项目成熟程度,将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合格项目筛选出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适当提高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使用的集中度,避免‘撒胡椒面’,防止资金在层层分解过程中‘碎片化’,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真正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战略性导向作用。”

  同时,吴有红表示,要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统筹用好常规和超常规的各项政策,加强财政和货币金融工具协同配合;统筹中央和地方资金,坚持“国家所需”与“地方所能”相结合,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统筹存量和增量资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其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建设资金、专项债券资金等存量资金,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带来的增量资金形成合力,提高资金整体效能;统筹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