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恶性“内卷”产生不了世界一流企业
时间: 2024年08月16日08:42     新闻来源:新华网     

  近日,新华网财经观察发表题为《“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文章,直指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的低价恶性竞争乱象。

  文章发现,仅今年前5个月,全国就有136款新能源车型降价,降价规模超过2023年全年的九成。甚至在竞相压价的市场环境中,一些车企或者使用低端的材料、粗糙的工艺以压缩成本,或者不再寻求技术革新、突破……

  如此“内卷式”低价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长久发展,更不能产生世界一流企业。

  价格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直接的手段之一。正常的价格竞争,有助于倒逼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发展。但无底线的价格战没有赢家。在行业整体利润率不断被压低的同时,不少整车企业疲于应对,叫苦不迭。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约为65%;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单月零售渗透率超过50%。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全新“赛道”。这份快速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产业发展更需冷静思考。

  跳出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需要找到破门的金钥匙。

  与其用低价在有限的市场空间进行厮杀,不如共同在市场增量上多做文章。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超过50%,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市场渗透率才到50%。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空间远未见顶。

  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需要更强的技术优势。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是不二法门。要让技术创新能够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还需要更国际化的视野。当前,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出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海外设立经销渠道并建厂,开拓新兴市场。

  显然,破除“内卷式”恶性竞争,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规范秩序,让市场竞争尽快回归公平有序的赛道,产业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文案:黄浩 闫雨昕)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