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义丨“只微笑不办事”,要不得
时间: 2024年06月06日09:30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安5月31日电 题:“只微笑不办事”,要不得

  新华社记者李亚楠

  5月31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5周年。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极大提高了办事便捷度。在越来越多的“关键小事”都能在线速办的同时,仍有群众在为切身利益向职能部门求助中,遇到工作人员“只微笑不办事”,态度积极、行动消极,解决问题“在跑步机上前进”。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重申并完善了“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照政策或者有关规定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庸懒无为、效率低下,造成不良影响”“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等的处分内容。

  开门“笑”、办事“拖”、问题“推”、开会“忙”成为少数干部的“工作经”,这类“只微笑不办事”的新形式主义其实也是一种庸懒无为。这样的“作秀”,让群众受了累、冷了心。

  托幼、养老、办证、物业……这些事牵动民生。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问题时,职能部门近年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作派少了,“打太极”“拖字诀”“踢皮球”的魅影仍不时显现。尤其需要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少数干部接待群众笑容满面,承诺信誓旦旦,干起事却拖拖拉拉。

  “只微笑不办事”的“面纱”下,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他们往往把规章制度、服务承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但就是没有体现在行动上。群众观念一旦出了偏差,工作能力难以提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也成了一句空话。

  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不但要脸上有笑容,更要抓紧办实事。改革进程中,越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越是锤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攻坚克难能力的“磨刀石”。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更加有效的举措,在工作中善接烫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头,切实维护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

  干得好不好,民心是杆秤。出现在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对工作实绩最好的褒奖。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