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新华时评丨应对极端天气要打预防组合拳
时间: 2024年06月12日17:10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应对极端天气要打预防组合拳

  新华社记者周圆、黄垚

  11日傍晚,高温下的北京遭遇一场强对流天气,降雨伴着大风、冰雹齐至。近期北方高温持续发展,南方暴雨密集。极端天气频发,发生灾害风险升高,在这种情况下打好预防组合拳至关重要。

  今年全球多地自然灾害频发,气象灾害尤其严重。我国的位置和环境决定了气象灾害具有分布广、灾种多、灾损大等特征。据预测,今年我国极端天气偏多,干旱洪涝多发。对此需要各方不断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预防为主,筑起防范极端天气的坚实防线。

  打好预防组合拳,要增强底线思维。极端天气通常带来反常的表现、巨大的破坏力、防范的高难度,尤其近年来气象灾害愈发“不按常理出牌”,如降水量一般偏少的京津冀地区,去年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牢固的底线意识是预防气象灾害的关键。各方要走出“南涝北旱”等思维定式,以极限思维应对极端天气,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往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把极端天气的影响考虑得更细致一些、更周全一些。

  打好预防组合拳,需“预”字当头、“防”字为要。极端天气变幻莫测,各方更应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将功夫下在日常,牢牢掌握防灾减灾的主动。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提高气象精准预报能力,严守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同时科学制订应急预案,健全各级部门协调联动机制,预置力量物资,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时段,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全力把灾害苗头化解在成灾前。

  打好预防组合拳,要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基层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前线。各方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灾害防范知识科普,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筑牢防范灾害的铜墙铁壁。

  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象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更加复杂。各方要把各项预防工作做得细一点、实一点,以万全之策确保万无一失,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