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为考生规划专业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业吗?
时间: 2024年07月01日09:36     新闻来源:工人日报     

  各地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今年高考季,一些机构面向考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不少声称凭借行业经验给出填报参考建议,收费动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这类服务真的专业吗?《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志愿填报服务成“热门生意”

  6月23日,北京市2024年高考分数公布前2天,记者以考生家属身份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内咨询。一位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往届的辅导案例,服务购买高峰期从5月持续到6月底,并强调“辅导老师都具备高招经验以及心理学专业等方面的背景”。记者看到,价目表上,辅导老师的收费从1万多元到3万多元不等。

  “我们聊了一上午,老师讲了很多我们之前不知道的招生政策。”特意赶来该辅导机构的河北考生家长何兰(化名)说,她为孩子签约了相关服务。“既要填学校还要填专业,我们不太懂,1万多元虽然有点贵,还是想力所能及地对孩子负责。”这位家长表示。

  近年来,和何兰一样通过咨询机构或规划师为高考志愿填报付费的家长不在少数,付费需求增多,带动高考志愿填报成了“热门生意”。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鱼龙混杂的现象。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急于扩充业务,快速招募所谓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后,仅简单培训一些“话术”就安排上岗;有的机构在直播间引流,提供实际辅导时却“货不对板”,服务水平大打折扣;还有一些个人高价出售所谓的“高考志愿填报资料包”,而其中的数据、内容陈旧甚至不真实……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一些“网红机构”或“名师”利用考生、家长的焦虑心态,兜售高价志愿填报服务,而提供的服务却并不专业,给考生和家长的院校、专业信息并不全,容易对考生和家长产生误导。

  重在帮助考生认识自我了解专业

  业务规模逐年渐长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到底能提供哪些服务?填报机构或规划师是否真的掌握行业“信息差”?

  “在学生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高考志愿填报属于其中的一个决策行为。”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姜殿军从2019年开始专职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服务。在他看来,要完成志愿填报这个决策,需要帮助考生完成了解自我的内部探索、认识高校专业和职业的外部探索,以及根据内外要素的匹配度给出决策方案。

  “以北京市填报要求为例,不包括本科提前批志愿,每位考生要填30个院校意向,每个院校6个专业,难就难在这180个专业怎么挑、怎么选。”上述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服从调剂,基本都能投档成功,但调剂专业不一定符合考生和家长的期望,规划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来帮助考生降低整体的调剂风险。

  对于志愿填报服务的效果,来自北京的考生家长梁先生持保留意见。尽管已经购买了填报服务,梁先生并未将其作为女儿高考志愿填报的唯一参考,主要是希望尽可能全面、高效地掌握填报细节。

  “填报志愿需要两方面的信息齐全,一是学校的信息,二是自己的信息。而大多数考生不太明晰自己的优势、潜能和兴趣在哪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确实能够帮助考生将以上两方面信息明确,那这个志愿填报服务是有效的,但如果仅仅以掌握的高校、专业和政策等外部信息为主要服务内容就收取高额服务费,显然是不合适的。

  探索多渠道信息共享和互补

  6月19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建议考生和家长及时关注本地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消息内容,在信息查询时认准官方权威渠道。同时,教育部今年首次在“阳光高考平台”推出免费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将海量数据系统集成,进行个性化匹配推荐,从专业、就业、职业等多方面帮助考生了解学校和专业。

  “数据详细、查询方便的信息服务,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做更为理性的志愿选择。每所高中学校,也可利用这一免费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对考生和家长进行指导。”熊丙奇认为。

  记者注意到,多地高中、大学也在积极主动地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信息参考,通过多种渠道促进报考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补。

  熊丙奇提醒,要从考生的兴趣、能力出发,报考适合的院校和专业,不能盲目跟风追逐“热门”,切勿迷信机构宣传的掌握所谓“内部信息”,避免陷入高考招生诈骗和志愿填报诈骗。(记者 刘小燕)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