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网络主播正式成为国家新职业 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待遇
时间: 2024年08月01日10:59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增设网络主播为国家新职业,这标志着网络主播的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首次得以确立。人社部此前印发的《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指出,新职业从业者可以享受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有关政策待遇,以及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相关政策。

  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快手等平台为普通人提供了规模化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2023快手直播生态报告》显示,快手直播品类已达425个,优质主播数量增长超过100倍,“直播+”为各行各业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范巍表示,新职业意味着新的就业增长点,且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人社部门及时公布新职业,能提升从业者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促进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网络主播为普通人提供规模化的就业机会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网络主播成为国家新职业,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顺应,也有利于为该职业的更好发展护航。

  “村里的初七”(本名黄东叶)是一名80后,出生在江苏连云港市的一个渔村。小时候家里很穷,早早就外出打工。2018年接触到快手,开始学着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后来成了一名网络主播。直播电商火起来以后,初七决定转型做电商,连云港靠海,有很多海产品可以卖,他靠记录海边的真实生活赢得了600多万粉丝,并且带领全村销售特色海鲜产品3亿元以上。

  “直播电商给我们提供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新方式。我们与周边村四五百户人家一起琢磨,怎么把‘平价’和‘鲜’做到极致,一起为用户提供‘好且不贵的生活’。”如今,黄东叶成为幸福乡村带头人,他的故事是千万网络主播的缩影。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发布的《直播平台就业价值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3年底,快手平台带动4022万个就业机会,短视频直播就业呈现出数字职业化、直播产业化、从业大众化和就业规模化四个特点。

  网络主播等新职业,吸纳了不可小觑的就业规模,其价值更体现在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就业蓄水池的形态,增强了全社会应对就业压力的弹性。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肃认为,从供给侧来看,短视频和直播作为新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典型代表,不仅催生了大量新业态,还对传统业态进行了数字化的赋能升级,因而带来了就业规模的大幅扩容。从需求侧来看,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带动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大规模增长,从而通过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传导到就业需求的扩大。

  “直播+”推动直播产业快速发展

  网络主播正式进入“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将进一步增强网络主播从业者的职业归属感。除了实现个人职业成长价值外,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快手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快手直播电商突破万亿规模。第一季度,快手电商GMV同比增长28.2%达2881亿元,本地生活日均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接近9倍,快聘日均简历投递次数同比增长超180%,理想家覆盖全国超100个城市,AIGC营销素材单日消耗峰值1000万元。随着“直播+”模式进一步深入产业,多个行业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与迭代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网络直播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可访问性为各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者行为,正在改变多个行业的业态。短短几年时间,网络直播已经在直播电商、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市场营销、艺术表演、经验传递、专业咨询等各领域大放异彩。

  当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能够实现个体选择与国家认可的“双向奔赴”,这不仅是利好某些行业的发展,也将整体上增强就业蓄水池的深度与广度,为个人、社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