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以护士的身份进入精神科工作的第一天,病区护士长就告诫我“不要把你的后背交给病人,因为你背后的病人会不会突然暴躁起来伤害到你”。这句话犹如警钟,使我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可是7月31日下午5点40分,这件事的发生,使我对这句话突然有了不同的理解。
晚饭时分,大家正在就餐,突然听到一位患有躁狂症的患者大声叫嚷起来,情绪非常激动。因为深知该患者正处于躁狂症发作期,接下来的举动很可能会有一定的攻击性,此人十分危险,我的脑海立刻浮现出许多可怕的画面,我立刻跑去查看现场情况。当我来到病房的一瞬间,却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只见科室护士杨少波正与患者背对而坐,看得出此时的他没有任何的恐惧心理也没有做任何防备,我听到的是他和患者正在进行一句句、一遍遍有效的沟通,躁狂症患者此时像是被魔法镇住了似得,变得安静且认真。我知道,杨少波是在引导患者诉说出心中的痛苦,从认真倾听中达到共情,在轻松的谈笑间,一点点地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而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
平时遇到这种患者在发病后,我们就会立即给予冲动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而今天仅仅是语言的力量,就让患者恢复了平静,这一刻,我深深地意识到,原来,真正的护理工作不仅仅是防范、冲动行为干预、药物治疗,而是给予他们极大的安全感,耐心去倾听患者内心的声音,通过沟通让患者打开心门,走进他们漆黑的世界,运用共情的力量照亮患者的心房。
这个故事,将会再次成为警钟,让我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不断地钻研学习面对特殊病人的应对方法和技巧,也对“护士”这个名词不断地进行深刻思考......(李梦丹)
编辑:薛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