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安心”之路 ——专访郑州大学一附院研究生导师、心血管专家付庆林
时间: 2024年08月23日16:14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这是《黄帝内经》关于心脏的描述,足见古人对“身体之君主”的重视!2021年以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郑州大学一附院胸外科的付庆林教授,则是攻关和破译心血管疾病——这个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旗手之一。

  “德医双馨”中原

  7月23日,郑州大学一附院5号楼12楼心血管第二病区医生办公室。

202408/23/0826228_16.jpg

  “非常感恩付大夫让我重获新生,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抢救过来,今天我带领全家特来向您感谢!”家住郑州荥阳市泗水镇、出院3个月63岁的李新杰带着媳妇和孩子,将一面绣有“医德高尚、技术一流”的锦旗敬赠给付庆林教授和他的团队。“现在我已经100多斤了,自从手术后,我能够正常吃饭了,身体恢复的很快。以前上个坡都需要人扶住走,现在我还能下地干一些轻巧的农活,有时还帮助孩子带带孙子!”李新杰精神焕发,完全看不出三个月前是一个生命无助的患者。

  “为了给老伴治病,走遍了数十家医院,可没有一家敢收治,就在绝望之际我们找到了付庆林教授,他为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新生,我们一家将会永远记住他的恩情。”患者李新杰的爱人冉淑云难掩心中激动,眼噙热泪地向记者说道。“当时他很长时间没法吃饭,瘦的只有70斤,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一级风都能把他吹倒。面对这种情况,我家想尽各种办法,寻找各种医院无人敢治疗,偏方正方都试过了,都不见效。因为老伴他不只有心脏病,还有肺大疱、贲门失驰缓病等,吃不了饭,每天只靠鼻胃管用针管打点流食,一米七几的汉子,瘦得皮包骨,看着让人心疼!幸亏我们遇到了付教授,才让他得以重生!”而这一幕,实际只是付庆林教授团队这些年救治病患获得感谢情景的N分之一。

  关于心血管病手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马长生曾说,我们看似在患者的心上做手术,可实际上功夫是下在自己心上,你能在自己心上控制到什么程度,就能在患者心上控制到什么程度。而这正是付庆林教授平时工作的侧面写实,也是他为患者做手术的心理和技术自信的体现。马长生的观点付庆林深以为然。当说到患者李新杰的疾病,付庆林感慨地表示,他心血管病不治好,他的肺病、胃病就没法治疗,为此李新杰虽然去了不少医院,但因为治疗风险过高,所以才导致瘦的不成人样了,病人也是非常痛苦,全家压力都很大。“根据李新杰的具体情况,我和团队不断研究、磨合,给他做了精心的手术医疗方案,通过尽心医治,他在ICU重症监护室只待了一天,就转到普通病房了!”

fdb3403b3652dbbf670dda0c8183c6d.jpg

  亚洲最大医院——郑州大学一附院,心血管外科专家付庆林则是心血管疾病抢救该病患者的战士,他从医36年以来,累计救治心脏方面重症病人一万多例,将他们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为患者带来了新生,被誉为心血管界“德医双馨的保护神”。

  不忘初心勇登攀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付庆林教授为了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和科研的努力,一路走来可谓筚路褴褛,栉风沐雨。

  1967年,付庆林出生于安阳市滑县老庙乡。在那个一穷二白,生活困难的时代,很多人患病后因为缺医少药、经济紧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去世,这样的环境和生活,让他从小就立志走出乡村,为人民健康服好务,治好病。

  1985年,付庆林从滑县二中考到洛阳医专(现为河南科技大学)。1988年大学毕业后,付庆林被分配到滑县中医院,同年下乡到滑县万古镇卫生院锻炼,一年后正式到县中医院工作。

  “那时工作稳定,收入可以,很多人生活得相对安逸,很少有再上层楼的想法。我个人感觉未来对医生医术的要求会更高,然后就考虑进一步考研,向更高一点发展。通过不懈努力。1998年我考到了郑州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外科学硕士,也是当时我们中医院第一个研究生。自从我考研以后,也许是榜样的作用,我的后面有人陆续走考研这条路,后来先后有几个人也考研了。郑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了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工作。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外科学读博士,毕业后回到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心外科工作,并任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系郑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心血管外科博士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东波的这句话,也许正是付庆林教授不断开拓进取,励志奋发的注脚。

  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2008年1月至8月,付庆林作为访问学者到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儿童医院深造与科研学习。连接人体心脏的大动脉如病变随时可能破裂,并能引起供血严重异常,这就像在心脏的核心位置埋了颗“炸弹”。这枚“炸弹”的名字叫“主动脉根部瘤”。外科主动脉根部重建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手段。“David手术”正是国际著名的加拿大心脏外科医生Tirone E. David针对主动脉根部病变发明的素有心血管外科“金字塔顶尖”之称的手术。因其手术难度非常高,目前在国内能够独立完成的医院屈指可数,那时付庆林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David教授是多伦多总医院心外科主任,期间就是跟他学习的这项技术。首次成功完成心脏主动脉根部手术的发明人就是David,所以这项手术以David命名。这是一种世界级医术,在业界是非常厉害的!这些年中国召开全国心血管研讨会时,大都会请David教授来作报告。

  从加拿大回来后,河南省委组织部组织博士、博士后服务基层,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付庆林到三门峡中医院挂职副院长。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他作为访问学者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心脏外科医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回来后继续在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工作。2015年,郑州大学一附院人才引进,他来到郑州大学一附院工作。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一个人愈往上走,越会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的不足,付庆林自从大学毕业到如今亚洲最大医院,当中横亘了整整27年!这27年的9855个日出日落,是他不断追求,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我的励志之路,也是他咬定青山、坚韧不拔的意志体现!而这种意志在这个时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这期间虽然从基层镇医院一步步迈到国内著名医疗高地,但他不忘初心,从为基层患者到为全国各地患者服好务,治好病。

  爱与责任育桃李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但是对于研究生,尤其国外的研究生,身体力行的爱与责任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2cd1584c176db73e027923b37af857b.jpg

  “作为付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我很幸运!”来自几内亚比绍的Mateus(中文名字马太),今年已经是付庆林教授第七个年头的研究生了,而他选择的词汇是“幸运”,因为马太认为付庆林教授对他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我2017年就跟着付教授读硕士,到2021年硕士毕业又跟着付教授读博士。这几年来付教授不仅教我医疗知识和医术,在生活上也很关心我,跟他学的比较多。比如临床方面、科研方面、跟病人交流、手术治疗等,付教授喜欢给学生机会实践,治疗时让学生参与现场观摩。从门诊到病房,以及远程门诊、手术都积极教我,我要感谢付教授的无私培养。同时在生活上,他会带我到外面吃饭购物、学习当地生活。所以我觉得付老师这个教育过程,对我们外国研究生是全面的。有很多外国朋友他们都给我说,你很幸运,你老师比较关心你,付老师这些方面对我们学生很好;再就是付教授英文很好,我中文不够好,我们经常用中文、英文双语交流,这样我们交流起来就很方便。我们几内亚比绍在其他城市读研究生的同学的导师和我相比,是我更幸运,有个好老师,因为他们的老师不少英文都不够好!跟付教授每次查房,我都感觉到病人很喜欢他,因为他对病人很好!今天被治愈的患者李新杰和家人来送锦旗就说明了付教授的医德和技术!”

  张涛是付庆林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他向记者表示,付教授上班特别早,有时不到七点就工作了,他特别忙,经常是晚上七八点才下班,有时连续几天有手术,都忙到夜里十一二点,非常辛苦,可是不影响他第二天早上七点工作。在我眼里付教授是十分敬业的,尤其是非常关心病人,术后反复观察重症监护室病人,他的身体力行都影响着我们。

  杨柳旭是跟付庆林教授住院规培的医生,她感受深刻的是作为带教老师,付教授都是亲自带,受益很大。再就是付教授很开明,有什么需要都会积极指导,答疑解惑。同时在手术期间都会让她积极参与,现场学习,“付教授对病人的关怀爱护也是让我很受感动,他就是我的榜样!”

83781588c5b90077a7aca8f99f59385.jpg

  截至目前,作为研究生导师,付庆林已培养毕业研究生15人,目前所带国内外硕士及博士研究生6名,培养的国外研究生分布来自牙买加、几内亚比绍、柬埔寨、新西兰、斯里兰卡、印度等。许多学生毕业后已成为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

  健康科普为病患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医疗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全民健康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健康知识的科普对民众,尤其心血管病的潜在人群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心血管病给太多的家庭造成了多少悲欢离合,如果人们加强对健康的认知,了解心血管病的危害程度,生活方式加以改变,国家每年至少节省上万亿资金,而个人则可以避免健康风险。其实心血管病预防并不复杂,只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不吸烟’”这九个字,风险就会成倍减少。再就是如果发生心血管病,要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抢救,一般情况都是能够医治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由于认知不足,以致于留下不少遗憾。

  关于如何做好心血管的治未病,平时如何做好预防,付庆林心怀“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理念,利用抖音拍摄“庆林谈心”系列短视频,就生活中饮食、活动、工作习惯、天气影响等诸多方面给予科学普及。同时对发病的患者如何服药、恢复练习等注意事项以大众语言,通俗易懂的方式科学讲解,为心血管病广大潜在人群和患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心血管疾病、如何防治以及患病后怎样科学治疗的科普平台。

  关于教学方面,付庆林认为作为一个医学导师,无论面向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把专业知识和医术系统起来授课,不能像工业化生产模式一样,只负责传授某一阶段的片面。因为心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人体器官,不能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教授,要把各个因素通盘考虑进去,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起因发展结果及相应处理方式方法!同时在学生培养方面,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培养方式总体好于同校同师,因为在不同地方学习,就有不同的教学思想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较为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对不同系统的认识。

  “通过我在不同地方的学习过程,我认为我们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在严谨管理方面。我在德国访问学习时,他们术前刷手都是有规定时间和步骤,如果你为了节省时间减少步骤,他们的主管医生是不会让你参与手术工作的流程。在研究生毕业方面他们更是严格,如果不能通过考试,就不能毕业。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医生不能通过考核而毕业,就相当于培养了一个‘杀手’,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不及格就是不及格,不存在任何人情关系。所以他们那里有不少因为考核不合格而不能毕业的学生。这看似不近情理的规定实际就是最大的负责,这种严谨的规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通过简单的事例和体会,付庆林在实际教学和工作中,就把这种严谨的作风和规则意识落实到实际教学和工作中,培养的学生也成为各个医院的中坚力量。

  科技创新硕果丰

  由于付庆林教授医德厚重,医术高超,成绩突出,他先后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取得了重大成果。承担国家卫健委省部共建重点项目: NLRP3炎性体在人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的中作用;承担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资助项目;承担完成河南省教育厅项目“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外循环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承担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 人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炎性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承担完成河南省教育厅项目“含抑肽酶和银杏叶提取物肺保护液保存效果的对比观察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承担完成河南省教育厅项目“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外循环脑损伤的干预作用”;承担完成河南省卫生厅项目“微气栓对脑组织的损伤作用和脑保护的实验研究”;承担完成中国博士后科研项目“体外循环脑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脑保护方法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承担河南省卫生厅5451工程项目“心肺移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ADPH氧化酶在钙化性瓣膜病中的作用研究”;参与完成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不同温度下体外循环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河南省卫生厅项目“常温与低温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并获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杂交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研究”。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数十年来付庆林忘我工作,几乎没有节假日。他还博览医学典籍,努力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付庆林笔耕不辍,著书立说,累计发表论文和学术性文章70余篇,著书2部。他先后被聘为河南省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医药导报编委、河南省免疫学会委员、河南省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等社会职务。

  新征程上再出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勤学善思出新知,拼搏奉献成大业”是付庆林的座右铭。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才使他在医学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绩源于奉献,奖励彰显成果!面对新征程,新时代,付庆林愿以更强大的拼搏精神,勇攀科研高峰,同时通过对心血管病的科普,降低心血管病的患者数量,提升广大群众对健康的认知水平,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把健康融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全民健康,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贾志安)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