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建芳
人物档案:
刘源,1986年生,中共党员,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1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二级警督警衔,先后在临颍县公安局巨陵派出所、城关派出所、大郭派出所工作,2023年8月底在皇帝庙派出所工作至今。
9月2日凌晨2时许,刘源在单位工作期间突发心梗,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10时50分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8岁。
时间,定格在2024年9月2日。
还未来得及看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刘源匆匆走了,走得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警营含悲悼战友,颍川垂泪送忠魂。9月4日上午,在临颍县殡仪馆告别礼堂内,礼兵肃立、庄严肃穆、花圈满放、哀乐低回,长幼悲痛。刘源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省公安厅、市公安局,临颍县委、县政府等单位相关领导,县公安局全体班子成员、民辅警代表以及刘源生前的亲朋好友、辖区群众等各界代表400余人,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向刘源同志作最后告别。
告别仪式上,刘源刚满10岁的儿子,举起右手长时间向爸爸行少先队礼,任谁劝说也不愿放下;
年迈的父母在亲友搀扶下悲痛欲绝,看一眼再看一眼唯一的儿子;
志同道合的妻子哭肿了双眼,却再也唤不回亲密的爱人;
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脱帽肃立,含泪致哀……
9月4日、5日,记者逐一走近他生前的同事、群众和亲朋,在大家的不舍追忆中,那个乐观、豁达的刘源仿佛又回到了大家身边。
最是平凡砺初心 不负警徽不负民
他似乎从未离去。
走进刘源的办公室,警号为“160458”的警服还在椅背上等着他再次穿上。
警服上,那枚鲜艳的党员徽章依然闪亮。它见证了刘源无数次的深夜奔忙;也亲历了他数次的惊心动魄;它印证着刘源的心跳,也伴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本来计划这几天要一起办这个案子,没想到他却……”刘源的办公桌上,平摊着几份还未看完的材料。带领记者踏进办公室,看着那个熟悉的位置,皇帝庙派出所所长胡志航眼圈红了又红,一度哽咽难言。
刘源虽然年轻,但做群众工作很有方法,辖区群众都很认可他。“对因‘小矛盾’引起的伤害纠纷,刘源也很重视,他总是向群众尽力讲法律、讲邻里关系,陈述利弊,从根源上化解矛盾。” 胡志航对一起纠纷印象深刻。
2024年年初,辖区内一名青年小李和母亲在家门口铲雪时,遇到醉酒的李大爷。李大爷以母子俩铲的雪压倒了自家的菜为由,抢夺铁锹阻碍铲雪。推搡之间,李大爷被小李推倒在地,造成肋骨骨折。接警后,刘源当即赶到现场。通过现场视频和双方陈述,刘源充分了解了事实经过。考虑到两家是邻居,关系一直很和睦,该案为偶发事件,刘源建议调解结案。在他的耐心沟通下,两天后两家人达成和解。
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刘源从来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一直身体力行。辖区内有两户居民因为花坛问题发生纠纷,互不相让。“这事不大,但源儿哥隔三差五的去群众家里沟通,还请人民调解员出面去调解。两家人见源儿哥把自家的小事当大事看,很感动,最终事情圆满解决。” 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安鹏辉对这件事印象深刻。
刘源(右一)收到群众锦旗
扎根基层13年 点滴之间见忠诚
2011年入职公安工作后,刘源被分配至临颍县公安局巨陵派出所任驻村民警。他分包的罗山新村是从南阳市淅川县移民来到漯河市临颍县巨陵镇的移民村。
2011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南水北调工程中从淅川县移民来到临颍县巨陵镇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细心的刘源提前备好苹果、月饼等礼物,节前挨个将礼物送到村上“五保”老人的手中。
刘源的社交平台上,记录着初入警时的心路历程:“没日没夜地干,终于把移民的户口全部整理出来了!”“巡逻完毕,终于可以睡觉喽!”“无悔公安工作!”……
“我们都喊他‘拼命三郎’!”临颍县司法局皇帝庙司法所所长张建业主动向记者讲起了自己印象中的刘源。有一次,在调解一起高速公路民事纠纷时,二人从下午三点一直调解到晚上十点,饭也没顾上吃。“我劝他说‘咱明天再来调解吧!今天太晚了。’”张建业回忆道,刘源丝毫不在意自己累不累,他说,“如果事情到明天有了新变化,咱今天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在刘源的坚持下,终于在凌晨十二点,二人将这起纠纷成功调解。
“出警不分时段,只要接到报警电话,他挂了电话就直奔目的地。” 安鹏辉记得有好几次,刘源一天要出警十几次,辖区的大街小巷、村村落落他跑了个遍,经常是回到所里才发现腿都跑肿了。
刘源专门在宿舍里放了一个小冰箱,放置一些冷敷用品,以备腿肿时方便冷敷消肿。平时,他还在冰箱里放些食物,以备半夜出警回来充饥。
“从警13年来,不论寒冬三九还是酷暑三伏,他总是坚守在岗位上;不论是矛盾排查还是侦办案件,他总是奋战在一线。”漯河市公安局副局长、临颍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长张科介绍,刘源从警以来,相继处置各类警情6000余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破获各类案件400余起,救助各类人员800余人次。他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在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扎实工作。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7年,刘源被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2018年被评为“临颍县公安局先进个人”,2023年被临颍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公务员”,2024年被市公安局授予“公安机关成功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绩突出个人”。
于平凡处见不凡 铸就精神丰碑
刘源的妻子吴方方和他一样,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警察。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梦想,让两人走到了一起,婚后的生活忙碌而甜蜜。然而,双警家庭的夫妻二人要肩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责任和压力。作为派出所的骨干,刘源无暇顾及家中老小,家、工作、双方老人、年幼的孩子,重担都扛在吴方方的肩头。夫妻俩连续半个月乃至一个月见不到面是常态。
“上周六,源儿回家给小孙子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10岁生日。没想到,仅仅隔了一天,他就走了……” 9月5日下午,在刘源家中,悲痛中的刘源妈妈泪流不止。她说,8月31日是个星期六,那天是刘源儿子的生日,难得休息的刘源将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岳父母等都接到一起给儿子庆祝生日,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开心地吃了顿饭。谁承想,这竟成了他与亲人们的最后一面。
9月1日一大早,刘源驾车回单位上班。临走前,他像往常一样说了句,“妈,我上班去了!”而这,也是他留给母亲的最后一句话。
当晚7点半左右,妻子给刘源打电话。当时,刚处理完一起警情的刘源正在吃晚饭。“那天是孩子第一天开学,我们聊了孩子的学习,我还说他给孩子买的新鞋很合适,等天冷了再穿。” 吴方方掩面低泣,她没想到这竟成了夫妻俩的最后一次通话。
在家人的记忆里,刘源是忙碌的,劳累的。“他太累了,有时吃着饭都能睡着,给俺孙子讲着故事也能睡着。”刘源妈妈哽咽着说。如今,刘源终于可以安心地睡了,留给家人的却是无尽地思念。
刚刚10岁的刘源儿子,看似似懂非懂的年纪,其实已知道爸爸的离去意味着什么。每天晚上想爸爸时,他就把头埋在被窝里默默流泪。吴方方对他说,“爸爸上太空了,等到你长大他就回来了。” “妈妈你别骗我了,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想哭,我就是想爸爸了。”母子俩互相安慰。
刘源走了,走得那么突然;
刘源没走,他用赤诚履职、忠诚奉献的一生,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对职责使命的坚守,他用生命铸就了一座丰碑。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