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洋 徐文正 王健
9月13日,鹤壁淇县大周农业专业合作社迎来了一场聚焦玉米种植的重要盛会——2024年“科技小院杯”粮王大赛玉米季豫北观摩研讨总结会。
当天,众多专家与来自全省各地的种植精英们汇聚于此。河南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河南)秘书长、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叶优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彦民教授,河南农业大学信管学院汪强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郭家萌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张志华副教授以及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军庆、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国合、淇县农技站、土肥站专家等一行10余名专家亲临现场,同时,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参赛大户、头雁学员等60余人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一开始,参会人员纷纷走进田间进行观摩。在淇县大周农业专业合作社那片充满希望的玉米地里,理事长李文周满怀热情地分享着玉米季田间管理和水肥一体化的心得。他的讲述就如同打开一扇大门的钥匙,引领大家深入探寻这片玉米田高产的奥秘。在他的分享中,从播种时机到施肥技巧,从灌溉频率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汇聚着智慧与汗水,尽显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经验的完美融合。李文周的现场分享,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借鉴。
胡彦民院长对玉米季田间管理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给予了高度认可。他指出,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非凡。他从宏观层面剖析了此次观摩玉米田在整个豫北地区玉米种植中的典型意义,着重强调了科学的田间管理对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作用。他提到,通过淇县大周农业专业合作社所展现的成果可知,只要运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就能在玉米种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叶优良教授重点从科学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了玉米生长过程中营养供给的关键要素。他的讲解让参会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精准施肥和有效的水分管理是玉米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叶教授还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经验,针对未来玉米种植中如何进一步优化施肥和灌溉技术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这让在场的种植大户和学员们收获颇丰。他表示,通过田间实地观摩,专家和农户之间相互交流、互学互鉴,为玉米季田间管理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后,应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军庆也发表了讲话。他表示,淇县作为农业大县,始终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建设。近年来,淇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显著提升。科技小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服务,搭建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当前正值玉米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此召开观摩研讨会,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并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各位专家能够不吝赐教,为淇县的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期望农民朋友们能够抓住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学习新技术,提升自身的种植水平。
观摩结束后,交流环节更是精彩不断。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参赛大户和头雁学员们踊跃分享自己在玉米季田间管理和水肥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下玉米种植的难点,例如在干旱地区如何保障水肥的有效利用,在多雨季节如何防范病虫害的爆发等。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与参会人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有的种植大户分享了自己独特的应对干旱的灌溉方式,通过巧妙布局灌溉设施,提高了水分的利用效率;有的学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这种技术既环保又高效。
大家还围绕玉米季田间管理和水肥一体化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展开了深入讨论。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观摩研讨会让他们收获满满,为今后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次观摩研讨总结会绝非一场普通的会议,而是一次知识与经验的深度交融。它为全省的玉米种植户构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大家能够学习到淇县大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让淇县的种植经验得以广泛传播和推广。专家们的指导和建议恰似一盏盏明灯,为种植户们在玉米种植的道路上照亮前行的方向。相信借助这次会议,豫北地区乃至全省的玉米种植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科技的助力下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优的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更多力量。
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