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河南科技小院中秋佳节助力秋收——叶优良教授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
时间: 2024年09月24日16:1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洋 董菲 赵佳妮 徐文正 马欣

  核心提示:粮归仓,秋收忙。9月16日—21日,在举国上下欢庆中秋团圆佳节之际,河南科技小院测产取土团队在河南农业大学叶优良教授的带领下,兵分四路、马不停蹄地奔赴到全省30多个乡镇的田间地头测产取土化验。他们头顶烈日、无惧风雨、脚踏泥土、行程千余里,深入豫东、豫西南、豫西、豫北地区,对田间玉米进行理论测产和取土。不仅把科学种田技术送到广大农户的家门口,还进行了面对面技术指导和帮扶,共同迎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亲身见证了粮食丰收、瓜果飘香的喜悦。

  测产取土奔走忙

  9月21日,由河南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河南)秘书长、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叶优良带队组成的玉米测产取土团队一行,来到濮阳市清丰县固城乡张庄里村,此时清丰惠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士正在有序地指挥调度农机手进行玉米收割。只见一切准备就绪后,农机手驾驶2米多高的玉米茎穗兼收收割机,娴熟地从玉米地里呼啸而过,伴随着收割机的巨大轰鸣声,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从喷草桶倾斜而出,不一会儿功夫,金黄硕大的玉米穂便堆满了收割机的粮仓。紧接着,当地运输工范虎彦驾驶着一个加高农用三轮车,在玉米茎穗兼收收割机左侧停稳后走上后车箱,帮助辅助人员轻松地将收割的玉米穂倒入车箱内。

  这是此次种粮大户玉米丰收时的一个缩影。镜头转向另一侧待收的玉米地块,只见科技小院学生袁世伦、李东轩手里拿着一个圆形卷尺钻进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然后蹲下身来,一人定位、一人向后移动到10米的位置,来确定测产区域。在确定的10米双行,先统计玉米株数和穗数,再连续数出20穂玉米的穂粒数,叶优良教授则拿着提前制作的《科技小院2024年夏玉米田间测产样点记载表》在详细记录。采用3点取样,测算出玉米亩穗数、穗粒数,结合玉米品种审定时的千粒重,计算出一亩地玉米的理论产量,按85%折算,就是最终产量。

  紧接着,科技小院学生拿着提前准备好的土钻、螺丝刀,随机在小麦田里采集0~20cm的土壤样品,采集的样品经多点混合后,分装到土壤取样袋里;然后再用剪刀随机取3株玉米样品,装到一个白色网状的取样袋里,一同带回河南农业大学实验室进行分析化验。等化验结果出来后,再进行进一步进行指导,比如开展土壤改良、设计肥料配方、田间管理等,从而实现绿色种植、高产高效的目标。

  科学种田提单产

  “叔,这是咱家今年的玉米测产报告,请您签字。”测产中,科技小院学生袁世伦拿着《“科技小院杯”粮王大赛2024年玉米测产报告》与周建士沟通道。测产中,科技小院师生团队每到一个参与测产的地块,均受到了农户们的热情欢迎。他们不仅在微信群里发送测产地块的具体位置,还骑着自家的电动车带路,并拿来矿泉水和水果让大家解暑降温,农户们的热情令人倍感温暖。

  “今年我们在种植方面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种植方式,玉米长势非常好,籽粒饱满、一粒封顶。在玉米种植方面,采用了宽窄行播种、北斗导航种植;在田间管理方面,采用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施肥由传统的‘一炮轰’的施肥方式转变为现在的水肥一体化、分阶段、分次施肥,使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在收获方面,推广适时晚收;在机械选择方面,选择籽粒收获,这样既能减少田间收获玉米损失,又能通过晚收增加玉米产量。通过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以及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对今年玉米产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帮助,让我们对种粮越来越有信心。所以我们要向科技要产量、向管理要效益,今后要多种粮、种好粮,为粮食安全和科学种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周建士说。

07.jpg

  “玉米产量高低由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来决定。通过取土化验,了解土壤养分状况,精准施肥,为下一季农作物的养分供需平衡、健康生长、节本增产、增加收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叶优良说。

  为农服务不言苦

  此次“科技小院杯”粮王大赛玉米季的测产取土分为4个小组,另外3个小组分别由河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农学院教授胡彦民,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孟祥萍,河南农业大学信管学院学院副教授汪强等带队。

  9月18、19日,由于受台风“贝碧嘉”影响,河南多地出现降水天气,局地甚至出现了特大暴雨。在豫西地区测产中,孟祥萍博士带领科技小院学生冒雨测产,一直忙碌到傍晚,他们穿着雨衣、用手机上的手电筒照明取土,其敬业精神令当地种植户非常感动。在“河南农大‘科技小院粮王’大赛”微信群,郏县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检疫中心主任黄俊伟在微信群里写道:“为敬业的农业人点赞,农业因有你们而更有生机和活力。”郏县科技小院示范基地负责人任延旭、王利峰接力道:“农大师生冒雨测产、取土,精神令人敬佩。孟老师一行辛苦了!”

  在豫西南地区测产采访中,记者由河南贤合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旭了解到,今年由于天气原因,南阳等地受灾比较严重。但是在今年小麦季测产过程中,科技小院师生一行来到张小旭管理的小麦地里进行测产取土化验,根据化验结果,今年玉米季使用的化肥正是由科技小院取土化验后优化的配方,种植的玉米没有出现倒伏情况,长势和产量相较于其他农户优势明显。“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团队无偿为我们种植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进行跟踪服务和科学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张小旭坦言道。

  政策惠民送身边

  “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取土化验是利用施肥空档期,给田间土壤做一次‘空腹体检’,让我们种植大户认清自己土壤真实情况,缺啥补啥。通过学习科学种田技术和专家团队的面对面技术指导,怎样科学种田、怎样科学施肥,省时省力,让我得到很多实惠,少走了很多弯路。”在豫东地区测产中,开封市杞县李贺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常军开心地说。

  与李常军的感受一样,河南耕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之一的丁辉既是一名新农人,又是一名2024年河南农业大学的“头雁”学员,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小院’是我们农民朋友的‘好帮手’。今后要紧跟‘科技小院’的步伐,用科学助力粮食单产提升。”

  据叶优良介绍,通过此次玉米季产量测定和取土化验,总结玉米生长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争取在下一季的小麦、玉米种植过程中,把好的技术、好的模式能够用好,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真正帮助种植户实现节本、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编辑:王静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