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中牟县:“三个品牌“夯实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的“中牟实践”
时间: 2024年09月27日16:07         

  “以前摆地摊,没证被城管制止过,当时觉得他们不太近人情,没想到现在的执法人员这么热心,为我解决后顾之忧!”

  位于中牟县宏达路怡景路交叉口北侧盲道上有一个占地约15平方米的固定帐篷,来自焦作的老板因其饭菜种类多、服务好、深受周边汽配城打工人所爱。但郑庵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却收到了不一样的投诉:“恁大的帐篷多碍事!一天天的人来人往又吵又乱,大半夜过一下,还看见有人在那住,多吓人!”

  汽配城工人吃饭需求和外地经营者谋生需求,与噪音污染、环境污染、用电安全隐患、人员安全隐患的问题该如何平衡?执法人员集思广益,最终拆除固定帐篷、精简商品种类,并对接广场物业,为经营者解决住宿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安全问题。

  这,只是发生在中牟县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牟县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瞄准小切口,推行多举措,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让法治观念真正根植于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深化“普法润民”品牌

  9月24日,中牟县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在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一场以防范网络电信诈骗为主题的“学法筑基”活动,参与其中的大一新生刘同学表示:“通过今天的法治课,我认识到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是关键,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同时,也要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反诈知识,共同筑起坚固的反诈防线。”

  如何破解普法宣传“上”“下”贯通难题,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和基层群众增强法治化意识,提升法治化观念?中牟县“四个聚焦”,扎实推进普法宣传“走新”更“入心”。

  聚焦普法格局,拓宽法治宣传渠道。制订印发《中牟县全民法治素养提升培训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提升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居民、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法治素养,深化全县普法“一盘棋”理念,明确全县各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形成单位领导主抓、各单位分工负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同时,创新“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促进形成融“报、刊、台、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今年以来,在人民法治网、中国日报网等国家级媒体平台刊登和推广普法工作信息18篇。在“中牟发布”微信公众号特别开设普法学习专栏——【小布说法】,定期推送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目前,共推送16期,阅读浏览量达4.5万余次。

  聚焦“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依托“第一议题”“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普法讲师团”等工作机制,采取以案释法、现场法律问答、线上学习测试等形式,增强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今年以来,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法12次,各乡镇(街道)、县政府各部门领导班子会议学法100余次,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134次,开展“党建+业务”系列普法、政法大讲堂活动120余场。

  聚焦重点群体,夯实全民守法根基。大力开展“法律九进”活动,提高普法宣传覆盖面、吸引力。开展“送法进校园”,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法律进学校”等普法活动,建立一校一专题“订单式”法治教育新模式,推行模拟法庭、基地研学等系列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法治教育效果;开展“送法进企业”,联合律师走进郑州中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为企业和职工送去“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并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范建议,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送法进景区”,紧盯旅游旺季,打造“法治+旅游”服务保障模式,切实维护游客和商家的合法权益,以优质普法服务护航文旅发展;开展“送法进工地”,联合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走进昂玉棠府项目工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共聚焦重点群体,开展各类普法活动89次。

  聚焦法治人才,筑牢普法工作基础。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组织全县“法律明白人”开展以宪法、涉农法律法规、民法典专题培训23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1346人,通过提升其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工作、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切实打通农村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调解惠民“品牌

  “感谢马大姐调解工作室,让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心结解开了,孩子们也愿意养活我了,老了也有地方去了。”姚家镇杨家村95岁高龄的村民杨大爷感激地说道。

  如何围绕党建引领“四治一创”活动中心工作,将人民调解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切实达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稳定一方的法律效果和社会作用?中牟县创新人民调解机制,打造“和牟”调解品牌。

  健全组织网络,构建“大调解”格局。建立“1+6+N”工作平台,“1”即县人民调解协会,负责牵头抓总,承担各领域人民调解工作统筹;“6”即成立婚姻家庭、医疗纠纷等6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提高化解矛盾纠纷专业化法治化水平;“N”即成立“马大姐”调解室等12个特色品牌调解室,构建“一乡一品”多元化解品牌矩阵,着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40件,调解成功98.09%。

  整合调解资源,前移人民调解阵地。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矛盾纠纷最为集中的诉讼、信访、治安三大领域,分别在县法院、县信访局、公安派出所设立调解工作室,创新性地提出了“三调融合”工作法,即将诉调、访调、警调三者有机结合,力求在源头化解矛盾,为社会稳定筑起坚固的“防护墙”。

  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常态长效运转。开展人民调解员“提质增效”行动,在全县704名调解员中选拔出302名调解经验丰富、社会认可度高的人员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在减少政府负担的基础上,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实行“以案定补”,充分激发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拓展“法援为民”品牌

  今年年初,在中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开展弱势群体司法援助”被列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为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切实做到应援尽援,我们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及法院、检察院、人社局等6个单位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和法律援助值班室,向军人军属、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咨询、审查受理等服务,全力推行三免一无便民举措,确保每一名群众不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中牟县司法局局长冉琦说。

  今年2月8日,刘某和妻子来到中牟县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申请法律援助,经工作人员和值班律师了解,他们在某工地做外墙漆工作后,经核算共有20800元工资老板一直拖欠未支付。当时已临近春节,为使农民工能快速拿到拖欠的工资,中牟县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与欠薪人联系,帮助其成功追讨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感谢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让我们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刘某和妻子感激道。

  为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牟县依托县乡二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设置农民工服务综合窗口,开通农民工欠薪维权、劳动纠纷化解“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21件,追回农民工工资35余万元。

  针对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提供上门服务的同时,全力推行“管家式”帮办代办法律援助服务,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窗口,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代申请服务,让群众好办事、快办事,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宗旨与职责,努力打造更方便、更高效、更省心的服务模式。(杜巧红)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