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古陶瓷鉴赏之汝窑鉴别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时间: 2024年10月21日14:59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美誉。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已知台北故宫21件,北京故宫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中国艺术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其他流落国外藏家及国内收藏人手中无法统计具体数量,有人断言,如此传世到今的真品总数量一定在千余件之上。

微信图片_20241021150136.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由于生产时间短暂、流通范围有限,加之历代战乱、宫廷遗失等原因,汝窑瓷器的存世数量极为稀少。现今被公认为真品的汝窑瓷器不到百件,这使得每一件汝窑瓷器都成为了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所以对于许多藏家来说,都梦寐以求的想收藏一件汝窑瓷器,然而随着汝窑拍天价催生了铺天盖地的仿品。因此,汝窑的鉴别成了众多收藏者十分头痛的一件事。

  多年的收藏经历和经验,归纳整理了对汝窑的鉴定方法和基本要点,仅供各位藏友、藏家参考:

  1、形态特征。今日所见汝窑产品主要是盘、碗、瓶、洗、盏托等之类,其釉色天青,淡青高雅、深浅不一、釉质莹润、光泽内含,上有细密开片,俗称“蟹爪纹”。曹昭《格古要论》曾形容它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各亦难的。”在鉴定时,首先要观察瓷器的整体造型是否符合宋代汝窑的风格特征。真品汝窑瓷器往往造型规正,有拉坯和模型工艺之痕迹,而现代大多为灌浆加工痕迹。仿品则追求的形似而忽略神韵,造型上显得呆板生硬,缺乏灵动之感。

  2、观察釉面。釉色:汝窑釉色多变,包括灰绿、灰蓝、灰白等,但通常都呈现出一种深邃含蓄的质感。汝窑瓷器的釉色沉稳凝敛、幽雅恬静,蓝中微闪绿色,属过渡复合色,且会随光变化,深浅循替。釉质清澈深穆、纯净滋润、视之若玉。同时,汝窑瓷器釉面匀净匀润、素爽洁净,抚之如婴儿肌肤,细腻柔和,似有体温之感。釉质:汝窑瓷器釉质因含玛瑙成份,似透非透,近于乳浊,含蓄清丽。

  釉面装饰:汝窑瓷器极少装饰,除花口盏托盘面有凸棱、三足尊腹部饰弦纹外,仅见椭圆洗内底部刻以双鱼纹。与传世品不同的是,在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不少器物表面还饰以花纹。

  在鉴定时,应仔细观察瓷器的胎质和釉色。真品汝窑瓷器的胎质细润如脂,釉面因含玛瑙发出银白色瑩润光泽,釉下常有结晶状颗粒及土沁形成的白斑、黄点等自然痕迹。而仿品则往往胎质粗糙、釉质较薄玻璃光泽强烈,缺乏真品那种温润如玉的质感。

微信图片_20241021150142.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3、观察支钉与底部

  支钉:汝窑瓷器上的支钉通常非常小而细致,形状像芝麻粒,因此有时被称为芝麻花。细小支钉会隐约出现在釉下,不会显得突兀。真品汝窑的支钉通常有三个或五个,钉痕大小不一,颜色可能是黄色或白色。

  底部:汝窑瓷器底部有鼓包,炉眼部位地面凹陷,底部坦缓,均是汝窑瓷器的自然状态。如果底部形状和平滑度不自然,那么便需要谨慎鉴别。

  4、观察款识与铭文

  汝窑瓷器上可能会有刻有提款或款式的字样,这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但需要注意有时会存在仿造或后期刻写的情况,所以需要仔细考察字款的真实性。

  5、其他鉴定要点

  器型:汝窑瓷器的器型非常优美,整体造型流畅典雅,无一不体现着时代气息和审美趋势,而且造型上的细节部分也极为清晰、自然。

  手感:真品汝窑瓷器表面摸上去很润,没有划手感或黏腻感。在灯光照下看釉面有种玻璃质感很光滑,仿品的最高级别也光滑但是表面会干伴有一些细微颗粒感。

  价格:真正的汝窑瓷器都是手工制作的,烧制难度极大且成品率低,因此价格通常不菲。如果碰到价格异常低廉的“汝窑”瓷器,那很可能是仿品。

  气泡:气泡也是鉴定汝窑瓷器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真正的北宋汝窑的汽泡如星辰稀有距离的分布在全器上,而仿品则可能因釉料配方或烧制技术不当而出现气泡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等问题。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气泡中是否有空洞或黑斑和死亡黑汽泡等自然形成的痕迹;这些痕迹是鉴定汝窑瓷器真伪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微信图片_20241021150144.png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鉴定宋汝窑瓷器的真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造型与尺寸、胎质与釉色、烧造工艺、开片与气泡、底足与支钉以外,还应结合瓷器的整体风格、纹饰特点以及制作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在鉴定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谨慎和客观的态度;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略内在本质问题。同时还应注重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和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多学习相关知识,多观察真品和仿品之间的细微差别,以提高自己的鉴定能力。同时,对于高端收藏品或存在疑问的瓷器,建议寻求专业机构或资深鉴定师的帮助。(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所所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 刘一田)


编辑:王丽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