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正文
肝肿瘤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时间: 2024年09月24日16:55         

查看证书

  肝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的肿瘤病变,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今天我从肝肿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给大家做下科普,希望大家从中受益。

插图.png

​  一、肝肿瘤的病因

  肝肿瘤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长期饮酒、黄曲霉毒素暴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也可能增加肝肿瘤的风险。

  二、肝肿瘤的症状

  肝肿瘤的症状因肿瘤性质、大小及位置而异,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肝区疼痛:最常见和主要的症状,多由于肿瘤生长使肝脏包膜紧张所致。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刺痛,以夜间或劳累后加重。

  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但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常易被忽视。

  乏力、消瘦:早期常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而日益加重,体重也日渐下降。晚期病人则呈恶病质表现。

  发热:多为37.5—38℃的低热,个别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

  腹部包块:能明显感觉腹部出现异物包块,并且有囊性感,按压不会产生疼痛,表面较为光滑。

  压迫症状:肝肿瘤的出现会对其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感。如压迫食管下端会导致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会造成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会造成腹部出现腹水;压迫肺脏会造成呼吸困难等。

  皮肤巩膜变黄:晚期肿瘤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或是肿瘤压迫胆管时,可引起胆红素代谢或排泄障碍,导致皮肤巩膜变黄。

  三、肝肿瘤的诊断

  肝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可以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血液学检查如甲胎蛋白(AFP)检测对于肝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病理学检查是肝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1、良性肿瘤治疗,手术切除:对于大多数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彻底治愈。

  2、恶性肿瘤治疗有以下几种。

  手术治疗: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可切除肿瘤并保留尽可能多的健康肝组织。

  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等,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可控制肿瘤生长。

  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能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

  化疗药物: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肝癌患者,可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控制肿瘤生长。

  放射治疗: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肝癌患者,可控制肿瘤生长并缓解症状。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情况,结合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3、中医治疗,中医在肝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内服: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连、丹参、半枝莲、板蓝根等。通过内服中药,可以调和脏腑平衡,改善肝脏功能,辅助控制肿瘤生长。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太冲穴等,调节气血流通,缓解因气滞血瘀导致的不适症状。针灸疗法在肝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在专业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中药外敷: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草药研磨成粉末后外敷于患处,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肿块消散。使用前需做皮肤试验以免过敏。

  饮食调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量,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辅助控制病情。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生活调理: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有重要作用。

  五、综合治疗

  肝肿瘤的治疗需要结合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中医治疗在肝肿瘤的治疗中主要起辅助作用,不能替代西医治疗手段。因此,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非恶性肝肿瘤,中医治疗可能有一定帮助;而对于恶性肝癌,则需综合考虑西医治疗为主,辅以中医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科普作者姓名:杜延军,现职称:副主任医师,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中医科)

编辑:张茜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